“還請轉告貴國皇帝陛下,既然你們能夠接受朕的條件,那麼你們的條件,朕也接受了。”蕭衍看著眼前的唐使,臉上帶著一絲笑意。
“陛下英明。”顏真卿對著蕭衍一禮,“在下也好回去交差了。”
“顏先生何故走的如此之速也?”蕭衍開口試圖阻攔,“既然任務已經結束,不妨留下盤桓幾日,交流一下書法的藝術,不也是樂事一件?”
“外臣亦有此心,然國事為重,且待外臣回洛陽交差,再回洛陽與陛下談論書法。”
“可惜,可惜……”蕭衍連聲感嘆,“既如此,朕也不便挽留,使者且回洛陽,朕在這裡等著你。”
待到顏真卿離開,蕭衍的臉色陡然一變。
“給新野的朱將軍發信,告訴他做好對江夏的進攻準備,於此同時,讓他找個人率一支部隊作為疑兵,在邊境處轉轉。”下達命令後,蕭衍的目光轉移到另一邊的中年人身上,“不知道先祖對此有何意見?”
“敗軍之將,又能有什麼意見?”蕭道成苦笑著搖了搖頭,“你是梁國皇帝,梁國的事情一切由你自決即可,又何必問我?”
“君之所以明者,兼聽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蕭衍道,“先祖和朕同為皇帝,對同一件事自有不同的角度,或許有些方面就是朕所遺漏的。以先祖您的身份,發現了什麼直接說出來,朕也必然會仔細考慮一下。”
而蕭道成現在之所以在襄陽,用一句話總結的話也很簡單:漢水的戰艦交鋒,齊軍未能取得想象中的優勢,陸地上陳顯達也被常遇春牢牢地擋在了義陽之外。而劉裕則是抓住了這個機會,率領水軍逆流而上,直接襲取了江夏郡。
劉裕的襲擊很突然,之前一直將部隊駐紮在九江港,迷惑了眾人的判斷,隨後派遣檀道濟先攻擊了鄂縣,打出了楊吳的旗號來迷惑齊國的判斷;又派遣朱齡石攻擊夏口,將齊國的部隊徹底調動起來。最後竟然直接開著大船突襲江夏郡治西陵縣,打了垣崇祖一個措手不及。伴隨著西陵陷落,宋軍部隊橫掃江夏各縣,蕭道成的水陸部隊瞬間變成了一支孤軍。
而江夏郡陷落的訊息傳到齊軍中時,蕭道成的決定也很乾脆,他直接中止了與齊軍的作戰,率領著手下的將士們毫不猶豫地投奔了梁國。而聽聞了這個訊息的蕭衍也並未多做思考,毫不猶豫地接受了蕭道成的投降,並且表示願意奉蕭道成為太上皇,但是被蕭道成拒絕了。
這一系列的事情發生在同舟閣發出地圖的幾天後,因此在同舟閣的地圖上並沒有記錄劉裕的變化,但是已經足以讓蕭衍心生警惕。
三漢合一,一時間聲勢浩大,風頭無兩,而差不多在這個時候,沒有打著漢室旗號的漢室後裔攻佔了江夏郡,從某種意義上講,整個荊州已經被漢室包圍了——儘管其中有一個人沒有打著漢室的旗號,但是蕭衍不敢賭。
這也是唐派遣顏真卿來談聯盟的時候,蕭衍很快便答應了的重要原因。雖然他酷愛研究經史佛學、琴棋書畫、詩以言志,但他本質上還是一個皇帝,一個想要與群雄爭鬥,脫穎而出的皇帝。在此大敵當先之際,他必須要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為此,他還主動停止了襄陽、南郡邊境的戰爭。
不過對面的楚國雖然是古人,但是也領悟了自己的意思,很快同樣在邊境收兵。蕭衍為此還以範云為使者,與楚國談論荊楚聯盟之事。
唐國的聯盟在蕭衍看來可以接受,但是他們的想法不敢苟同。
唐國開出來的條件是:蕭梁從襄陽、新野兩路出兵,攻擊上庸、南陽兩郡,事成之後南陽郡歸蕭衍。
聽到了這個條件的蕭衍心中冷笑,但是還是在明面上接受了唐軍的條件。畢竟唐軍是在同舟閣釋出地圖之後才來,對荊楚的情況掌握的還是少了一些:現在劉裕攻佔了江夏,直接封鎖了長江航路,如果自己從襄陽、新野兩路出兵,劉裕就敢從江夏、柴桑兩路出兵一路攻新野,一路配合漢軍攻江陵,夾擊之下楚國必然頂不住,到時候倒黴的還是荊楚這一邊。
簡單來講的話,其實也就是八個字:劉裕不死,荊楚不安。
對於在洛陽的唐、長安的秦而言,宛城、上庸自然是如鯁在喉,不可不除。但是對於荊楚的各個勢力而言,宛城上庸畢竟在漢水以北,漢軍的水戰相比陸戰能力還是差了一截,就算漢軍南下,荊楚的勢力在水上也有自信將他們擊敗。對他們來說威脅最大的反而是駐紮在永安的漢軍!
漢軍如果水陸並進,船騎雙行,靠楚國一家之力,就算有荊南的援助也未必頂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