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 明吳戰況(1 / 2)

儘管已經攻克了江夏,但是劉裕的臉上並沒有太多欣喜的神色。

對於劉宋而言,拿下了一個郡並沒有意味著形勢變好,反而變得更差了。而這種差,來自於方方面面。

第一個壓力,便是來自江東。自從和楊吳達成了私下的同盟以來,雙方間的資訊交流便頻繁了很多,藉助皖口港這個中轉站,柴桑和廬江之間關係緊密了很多。自然而然地,金陵的大明兵發廬江的訊息便傳到了柴桑。

在攻略江夏的同時,劉裕也不忘命令劉穆之、謝晦等人全力打探廬江訊息,而二人也確實沒有讓他失望,儘管身在江夏境內,有關於廬江的情報依然源源不斷地傳了過來。

據傳,楊行密曾經試圖藉助水軍之利,與大明在長江上打上一場,但是在看到大明的戰船以後,便放棄了這個不切實際的想法。

在提及這條情報的時候,隨之而來的是一幅畫像——有關於明軍大船的。雖然尚且不知其內部構造,但是尺寸大小足以讓劉裕倒吸一口涼氣。

劉裕自信,這片中原大地上沒有幾個人比他更懂水戰,就算是三國時期的周公瑾,率領水軍與他對戰,也不一定能夠獲得勝利。而此等的大船,足以讓水軍戰法有著突飛猛進的變化。楊吳有言,大明來自更加遙遠的未來,看來所言不差。

今人與古人作戰,情報便是最大的優勢,裝備便是第二大的優勢。明國那邊必然將自己研究了一個透徹,而有著如此大船的明軍,必然有著與這大船相配合的新戰法。自己對這新戰法卻是一無所知。兩相對比之下,自己一方的水戰勝率……

對比了一下雙方的實力之後,劉裕不得不承認,自己想要在長江上解決明軍的可能大幅的降低,就算臧質守城能力高超,自己也可能要放棄九江一帶的水面,在陸地上與明軍一決勝負。而那楊行密似乎也是抱有同樣的想法。駐紮在岸邊的部隊逐漸撤退,將大部隊放在了居巢,似乎想在岸上與明軍好好的打一場。

這一場雖然不如漢魏大戰的規模龐大,但是也稱得上是精彩:為了觀察這一戰,謝晦派出了大量的探子,試圖儘可能精準地從外圍來還原這一戰。然而最後的結果卻並不盡如人意。整個作戰過程用簡單的話來講就是:楊行密不輕不重地輕輕敲了幾下明軍的胸口,結果被明軍直接重拳出擊直接放倒。

楊行密本人卻是有些本事,一手操練出來的黑雲長劍都也確實鋒利無比。在正面與明軍對拼並沒有落於下風。但是吳軍最後還是輸了,輸在了統帥的統兵水平上。

明軍自金陵而出,兵分兩路,一路取吳越,一路攻廬江,即使金陵作為數朝古都,明國內部又是能人輩出,在廬江戰線上的兵力,也不過和楊行密的野戰兵力相差彷彿。如果雙方的統兵水平差別不大的話,戰線便會一直僵持不下——理論上是這樣才是。

然而,明國的那位君主,也是這一路明軍的主帥,做出了一個常人萬萬不敢為的舉動。

他以傅友德作為正面戰場上的主帥,指揮著明軍與吳軍正面交戰。在傅友德的指揮下,明軍在正面戰場上獲得了一個又一個勝利——雖然每一次看起來戰果都不是很大,但是戰線的確在逐步向廬江推進。而這個結果讓楊行密不得不把注意力全都集中在正面的明軍身上。

後面就是朱棣的表演時間,誰也不知道他是怎麼做到的,幾乎就在五天之內,朱棣率領著一支明軍出現在廬江城下,頓時讓廬江城進入了戒備狀態。在劉仁贍的指揮下,與城下的明軍對峙。

儘管劉仁贍刻意封鎖訊息,但是明軍自然不會給他們這樣的機會,廬江城遭受到攻擊的訊息很快便傳入了吳軍中,只是楊行密也是一個狠人,就算是收到了這個訊息,也在第一時刻封鎖了訊息,並且將其斥責為謠言,防止吳軍不戰自亂。而這一套操作也的確很好的控制住了局勢,讓吳軍在與明軍的作戰中沒有出更大的亂子。

只是明軍的操作還沒有結束。似乎是算好了一樣,不等整軍的楊行密有什麼其它的動作,傅友德便率明軍再度發動了攻擊。

雖然事出突然,但是吳軍也並非沒有準備,在楊行密的指揮下,吳軍眾將各司其職,依託寨牆、軍陣節節抵抗,彼此交替掩護,試圖再一次重複之前的行為,以較小計程車兵損失作為代價,換取大部隊的重整戰線,用空間來換取時間——明國渡江而來,伴隨著戰線的推移,後勤壓力必然越來越大,而楊行密則處於自家統治區內,後勤壓力自然小了很多。但是這一次,他們顯然打錯了算盤。

在明軍和吳軍於前線相互廝殺的時候,一支部隊忽然從吳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