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的來臨,宣告著一年的征伐即將告一段落。
幾乎沒有勢力會在冬天選擇出兵,那樣的話後勤壓力會高的離譜,而達到的效果也不盡人意,用一個詞來講,就是“事倍功半”。當然,說是“幾乎”,是因為這種事情往往都有些特例,不過在白起看來,西北的戰事並不屬於這樣的特例。
陽平關的堅固,白起是知道的。如果不出奇計,只是用人命去填的話,就算是他也要遷延時日。但是出奇計……
只能說,想法很好,但是現在絕對使用不出來。
雖然不知道對面的主帥究竟是誰,但是白起自認為不會高過他去,他如果沒有什麼好辦法的話,對方應該也是如此。
當前唐國與秦國已經達成了同盟,為了表明自己的誠意,唐國還刻意送上了一部分的史書,為秦國的君臣介紹了他們所有面對的,這個名叫“漢”的敵人,究竟是一個怎樣的存在。
經過樗裡疾、張儀、范雎、尉繚等人的研讀、分析,得出的結論是:漢若是對漢中用兵,為首者當為韓信。
白起從來都不會小看後世的軍神,在和李靖於邊境的短暫對峙中,他就已經領略到了此人的難纏,如果秦國派來的主帥不是他,哪怕是王翦,此時可能都要在李靖的手上吃了點虧。而李靖有一句話更是讓白起推崇備至。
“歷代名將,用其一二,成功者亦眾矣。但史官鮮克知兵,不能紀其實跡焉。”
史書上從來都不會記載戰爭的過程,只會有最終冰冷的結果,但是身為統帥,又豈能看不出隱藏在史家筆法裡的戰爭情景?而史書上關於韓信的記載,那哪怕是一個不知兵的人看了,都能感受到其統兵之強,何況是白起自己?
而秦國對韓信的瞭解,也不只是流於紙面上,其中更有人曾經與韓信親自交手過,巧的是,這個人蒙恬見過,還很熟。
此人名為章邯。
作為大秦最後一位統帥,白起也親自試了試章邯的水平:很強,但是這個強只是相對於一般統帥而言,不要說與他相比,就算是與蒙恬相比也有一些差距——但是身為當事人,由他來述說曾經的交手過程,反而比單純的翻閱史書要合適得多。
順帶一提,章邯在敘述的時候,不可避免地提到了始皇帝駕崩後,所發生的一切。後面發生的事情……
只能說,如果此時掌權的不是孝公,此前樗裡疾等還提出過前世恩怨一筆勾銷並且得到了所有人的認可,李斯這個時候只怕是要再次被腰斬了。
當然,朝堂上的事情只能算是插曲,政務上的事情自有商君去處理,自己只需要搞好軍務。而白起著重問的,就是章邯與韓信的對戰過程。
從親臨過戰場,曾經在一線指揮的大軍團統帥的口中聽取戰爭的記錄,也的確比在史書上看著紙面文字靠譜的多。僅僅是透過章邯的口述,也足以讓白起建立起了一個大致的印象。
當然,這個印象也足以讓他得出一個結論。
恰是在此時,門外的侍衛通報,尉繚來訪。
“請進。”聽到這個稟報,白起便意識到,那群謀臣們又要給他們加任務了。
尉繚在秦國的這群聰明人中,是比較特殊的一個——因為相比於其它人,他是其中更懂兵事的一個,當然實際算起來,樗裡疾的統兵能力自然要比尉繚更強,但是樗裡疾由於其身份的特殊性,負責的事情很多,不可能面面俱到。因而就由尉繚負責在這群聰明人籌劃戰略的時候潑冷水,或者說,論證戰術上的可行性。
當然,畢竟尉繚本人的指揮水平也不能說有多麼超群絕倫,很多時候某個戰略在尉繚看來戰術上是不可行的,但是實際上問了問白起之後白起表示完全做得到。所以如果有什麼重大的戰略規劃需要戰術支援的時候,尉繚就會作為代表來軍營拜訪白起。
“先生此來,可是有事教我?”
“如果沒事,又怎敢貿然打擾武安君?”尉繚笑了笑,“若是打擾了武安君軍務,繚在一邊等著便是。”
“先生先說事情吧,我這邊的事情倒不算太重要。”
“好,那麼繚就直接問了,不知武安君,面對漢國的統帥,有幾成勝算?”
“如果對方的統帥是韓信的話,五成。”白起道,“最後剩下的人不是他就是我。”
“……………………”尉繚一時間無言以對。
“不要以為這句話是個玩笑。”白起臉上的笑意漸漸平復下來,“那是一位很強的統帥,就算我全力以赴,也不一定能夠保證獲取最終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