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 火中取栗(1 / 2)

“有使者來了。”趙匡胤說的話忽然變得簡短。

趙普心中閃過了幾個念頭,以趙匡胤的性格,這其中絕對存在什麼不為人知的問題。

“敢問陛下,使者來自何方?”

“是沛城的使者,名為敬翔。”

趙普一下子就明白了事情的麻煩之處。某種意義上講,正是梁國的首先發難,揭開了諸國攻伐的帷幕。然而親手解開了這層帷幕的梁國,也經受了不小的打擊。

泰山一戰,梁國損兵折將:王彥章戰死;氏叔琮背叛;楊師厚被俘虜,劉知俊不知所蹤。原本也可勉強稱得上兵多將廣的梁國瞬間崩盤,只剩下葛從週一人苦苦支撐。但是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雖然梁國不像吳越、前趙那樣已經消失在這片嶄新的中原之中,但是其的滅亡也可以說是早晚會發生的事情——當然,這是指他們什麼都不做的前提。

然而對於繼承了五代,自身也算是在那個時代摸爬滾打出的趙匡胤而言,朱溫是什麼人他會不清楚?或許在順境的時候此人會放縱自我,搞出一些讓人難以評價的殘暴行為。但是在面對眼前這種不折不扣的逆境之時,此人卻會表現得比誰都精明,哪怕只有一線生機都絕對不會放棄。而此時此刻,朱溫派遣最信任的謀士敬翔來到自己這邊,那便說明,在他看來,他已經找到了那一線生機。

而恰好,大宋也知道朱溫的那“一線生機”指的究竟是什麼——無非就是託身大宋麾下,休養生息,借大宋之名威懾各路野心家,伺機招兵買馬,以圖再戰。

不得不說,朱溫的這個做法確實是當前狀況下他的唯一出路:沛城雖然人口不多,但卻位於中原腹地,無論是大宋的南下還是淮南司馬晉的北上,抑或是田齊的西進,都離不開這裡。三方誰都不會允許其它人佔據此處,但是在彼此沒有準備好之前,誰也並不想馬上就攻取這裡。

《孫子》有云:“地形有通者,有掛者,有支者,有隘者,有險者,有遠者。”從戰術上看,沛城屬於“我可以往,彼可以來”的“通地”,但是在戰略上反而屬於“我出而不利,彼出而不利”的“支地”。一旦大宋佔領了沛城,彭城的田齊與地處淮南的司馬晉便會立刻陷入警備狀態,雙方聯手對抗大宋也並非沒有可能,而在解決河北的問題之前,大宋並不想再開一條戰線。因此朱溫的存在是必要的。

但是存在的必要性不代表他會一直存在。因此朱溫需要找一個強大的勢力來庇護自己,這三家之中,朱溫總要選擇一個作為靠山。那麼選擇大宋就更加合理了:這三個勢力中,大宋最強。而大宋也確實需要朱溫的歸附。

但是反過來講,這件事情的風險同樣不小,除了之前提到了,一旦被發現就可能遭受田齊和司馬晉的夾攻以外,還有一個問題是大宋不得不慎重考慮的。

大唐

大唐和朱溫的恩怨眾所周知,雖然直至現在,唐都沒對沛城有任何動作,但是宋絕對不相信唐會放著朱溫不管。曹操的結局已經明晃晃地擺在了眾人眼前,而朱溫對大唐的所作所為,遠比曹操對大漢所做的要過分的多,接納了朱溫,就意味著與大唐不死不休。

和一個勢力敵對,與和一個勢力不死不休完全是兩個概念,也無怪趙匡胤難以做出權衡。但是即便智慧如他,一時間也難以就這件事做出精準的判斷。

“趙普,你有什麼看法?”不出意外地,等待了一段時間之後,趙匡胤主動開口發問了。

“臣以為,此事當不急於一時。”趙普又思索了一陣,方才開口,“當前朱梁使者來意不明,我們在此妄自揣摩,總有闕處,不如直接召見使者,詢問來意。”

“也好。”趙匡胤微微點頭,“那便傳使者覲見吧。”

“外臣敬翔,拜見宋國皇帝陛下。”一箇中年人走了進來,對著趙匡胤行了一禮。

“不知使者前來,所為何事?”

“來為陛下排憂解難。”

“哦,朕有些不明白了,這憂和難從何而來啊?”

“自是從河北而來。”

“哦,此言倒是有趣,我大宋攻伐河北,不日間即下平原,又有什麼是憂難?”

“如果是原本的河北,以大宋的實力,河北沒有任何一個勢力能夠阻擋——兩燕魏齊,征戰不休,兩趙勢弱,無力對抗大軍,原本能阻礙貴國攻取河北者,唯三晉也,偏其內部爭鬥不休,若遷延時日,必為貴國所破。”敬翔侃侃而談,“但是,現在不一樣了,當唐拿下太原的那一刻,河北的局勢就註定不如以往。貴我兩國,都崛起於大唐之後,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