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陛下,宛城有訊息了。”陳留城內,王樸正在殿中稟報。
“以我們的能力,居然這麼快就得到結果了嗎?”柴榮——這時候應該稱呼他為郭榮——愣了一下,看向了王樸。
“不只有我們再散播訊息,但是……查不到是誰。”王樸回答道,“可能性太多了。”
“是誰並不重要。”魏仁浦道,“目的無非是吸引光武的注意力,或者是跟我們一樣想要許昌罷了。”
“肯定不是大唐。”王峻道,“我可不相信大唐不能確認光武的存在。而光武的存在使得大唐絕對不敢東出。”
“絕對一詞有些過激,但是道理的確如此。”王樸道,“在大唐和光武達成一致之前,大唐絕對不會出虎牢關進攻——即便是大唐東出虎牢關,我們也不是沒有解決方案。”
“文伯的意思是……沛城?”郭威也反應了過來。
“沒錯。”王樸的眼睛中劃過一道光,“只要在適合的時機將這件事告訴大唐,大唐根本無暇來管我們。”
“但是到時候大唐如果向我軍借路……”
“沒問題,我們借就是。”郭榮道,“大唐的借路,不要想那麼多有的沒的。太宗皇帝只會以堂堂正正之勢碾過來。對於我們這種小勢力,他根本不屑使用這種詭計。”
“榮哥兒此言有理。大唐對我們而言,確實不需要耍這種陰謀,反而壞了名聲。”郭威認同了郭榮的意見,“到時候對曹魏的攻略,榮哥兒你帶人過去吧。”
“父皇?我……”
“不用推辭,你比朕強——除了朕這一身武力。”郭威忽然笑了起來,“朕就專心做你的後勤就好,有些事你不方便做的,都可以交給朕。”
“多謝父皇。”話既然已經說到這個份上了,郭榮也不再矯情,乾脆地領下了這個任務。
“兩位陛下,目前還有一件事。”王樸繼續道,“開封那邊,派人來了。您二位是否要見一見?”
一時間,朝堂上陷入了寂靜。
“來的人是誰?”很快,郭榮便恢復了過來,平靜地發問。
“正使是兩位陛下的熟人,曹彬。副使名為韓琦,據臣的猜測,應該是此人主導這一次的事情。”
“可知他們此來所為何事?”
“無非是來勸降,或者是結盟。亦或者兩者都有可能。”魏仁浦道,“畢竟陛下您也知道,我們和他們的關係。”
郭榮看向了郭威,郭威想了想,點了點頭。
“傳他進來吧。”郭榮道。
很快,兩個人一前一後走進了這座大殿。
“外臣曹彬,拜見大周太祖皇帝,拜見大周世宗皇帝。”
“外臣韓琦,拜見大周太祖皇帝,拜見大周世宗皇帝。”
“曹彬,你與朕關係莫逆,何談‘外臣’?”出乎意料的,開口的並非是郭榮,而是郭威。
“現非陛下之臣,自然以外臣相稱。”曹彬回答道。
“既曾為朕之臣,為何不效力於朕?”郭威再次發問。
“若生而為陛下之臣,自當為陛下效力。”曹彬再次作答,“然彬既生於大宋,那自是不考慮別家主公,否則彬背主之臣,陛下安敢放心?”
“好個曹國華!”郭威撫掌讚歎,“開封那位趙官家,遣你來此,有何貴幹?”
“彬奉太祖陛下之命,前來與大周結盟。”
“結盟?倒是有趣,你且說一說,是怎麼一個結盟法?”
“大宋與大周結成軍事同盟,如果有人侵犯大周領土,大宋則會出兵援助,反之亦然。”這個時候,一直沉默的韓琦開口了。
“所以,派國華過來是為了跟我們談感情,你才是負責談生意的那個?”郭威看向了韓琦,“朕冒昧問幾個問題,希望韓先生不吝賜教。”
“如果是外臣能回答的,必然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趙官家的宋朝,享年幾何?”
“大概三百載。”
“三百載……人才輩出啊。”郭威忽然感慨了一句,隨後似有意似無意,繼續問道,“宋的領土,又有多廣闊呢?”
韓琦眉頭一挑,隨後做出了回答,“平荊南,滅後蜀,定南漢,破南唐,克北漢,五代分裂之疆土,均由大宋收回。”
“後生可畏啊。”
“那契丹人呢?”自曹彬進殿之後就一直沉默的郭榮忽然開口道,“契丹人也被你們擊敗了嗎?”
“契丹人的確是一時強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