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三晉故事(1 / 2)

李牧看著營帳中正在訓練計程車兵,思緒卻已經飄到了別的地方。

三晉合一這種事在他的生前,絕對是三國君主都產生過的想法,但是沒想到在死後在另一個世界以這樣的方式再度實現了——雖然實現的方式絕對不會是三國君主想要的。

三家分晉,三家歸晉,彷彿是一種迴圈。

但是對於趙國和魏國的幾代君主,以及那位晉文公而言,這絕對是一件頭疼的事情。

至於韓國……

非常抱歉,韓國在這一世沒人權,連先祖韓厥在內,也不過三人。

蛇無頭不行,但是現在晉這條蛇,卻隱隱約約的有三個頭。

身為將領,李牧實際上並不知道最後晉文公和趙魏兩家達成了什麼協議,但最後的結果還是顯而易見的:以晉文公為核心,趙氏和魏氏團結在晉國周圍,晉國一體,對外征戰,一如當初六卿。

說起來,這其中還有個趣事:最開始的晉國並沒有認識到周圍情況的特殊之處,以為是回到了春秋之時,四處都是春秋小國。直到後來探得訊息,言周邊的晉陽和平原國號均為趙,才打消了他們的這個想法。

然而,也正是因為這個國號,三晉的戰略頗有些被牽著鼻子走的意思。當聽聞周邊兩個都是“趙國”而且似乎不是華夏族人時,趙氏眾卿頗為……暴躁,大有要兵分兩路把這兩個蠻夷全滅了的想法。還好作為君主的晉文公與其它人還能保持理智,才沒讓這種離譜的事情發生。

饒是如此,三晉的戰略也不可避免地出現了偏移:註定要在平原和晉陽中選一座城進攻。但就是這個戰略,依然會有分歧。

一部分人認為,先弱後強,所以應該先攻擊平原的石氏;但是以趙氏本家的趙簡子、趙襄子等人認為,應當先攻擊晉陽。至於這些人的心思,眾人也能理解:晉陽本就是趙氏封地,產生這個想法實在是合情合理。

身為統軍大將,李牧的想法還是有細微的區別:他不支援先攻克晉陽,但是他覺得應該先把壺關拿下。如果不拿下壺關,鄴城的整個西面可以說都處於敵人的兵鋒之下,而晉陽為蠻夷建國,必擅騎兵。因此壺關必須拿下。

不僅是他,先軫、廉頗、趙奢等前輩,乃至那位著名的魏公子也都保持著這個想法。最終,各方的意見終於獲得了統一——先攻取壺關,隨後在壺關保持一支兵力,若平原先露出破綻則先攻平原,晉陽先露出破綻則先攻晉陽。

這個目標看著頗為好笑,但這就是三晉的無奈:勢力太大了,內部心不齊,那麼任何的行動最終的結局都是妥協。如果一直保持著這樣的話,三晉應該如何一統天下?

沒錯,現在的李牧已經知道了這個詞,這個他生前或許想過,但是沒見過的一幕,從另一個人口中得知。

此人名為李左車,根據他自身的說法,是自己的孫子。他為李牧講述了幾十年後那完全不一樣的光景:秦王嬴政——或者應該稱呼他為秦皇嬴政,掃平六國,一統天下卻二世而亡。隨後劉邦項籍爭霸,天下盡歸於漢。

李左車的到來,讓三晉所有的君主都感到眼前一亮——或者是眼前一黑。這件事情對於他們而言完全可以看作是未曾設想的道路,需要一些時間去慢慢消化。

值得慶幸的是,鄴城終究地大物博,三晉合一之後也是人才濟濟:軍務以先軫為首,自己、廉頗、信陵君等人輔助;謀劃則有士會、智罃、公孫衍、狐偃;政務則韓非子、李悝、申不害盡其所能。儘管在制度的對接上依然矛盾重重,但是這群人終究能力非凡,讓晉國得以穩步提升。

“李卿,在想些什麼?”

“先元帥。”李牧慌忙行禮,“在下只是在思考一些軍務上的事情。”

“哦?可是卿有了新的想法?”

“不是,只是……”

“但說無妨。”先軫擺了擺手,“莫要吞吞吐吐,你們也知道我是古人,在我那個時代,戰車還是國家間的軍力象徵,但是到你們的時候已經開始玩騎兵了,而我們之間才相差了三四百年而已。”

“……………………”李牧無言以對,他大概猜到先軫想要說什麼了。

“我只對戰過狄人,對騎兵的力量見識的太少了。作為一名統帥,就要能利用一切資源。你應該對騎兵的力量很熟悉吧?”

“在下亦不敢言熟悉,畢竟如您所言,時代在不斷發展,我那個時代的騎兵和五百年以後的騎兵或許又不是一回事了。”

“但你相比於我,起碼有一些應對騎兵的手段。”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