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陽帶著兩位謀士大步流星地走進了燕國朝堂。
高坐於太子之位,他掃視下方,卻見一眾老臣或交頭接耳,或低頭不語,氣氛凝重得彷彿能滴出水來。
那些投來的眼神,與其說是審視,不如說是帶著滿滿的敵意。
葉陽心裡咯噔一下,暗道:改革之路,果然不好走啊!
這幫老頑固,怕是比秦軍還難對付!
“咳咳,”葉陽清了清嗓子,試圖打破這壓抑的氛圍,“今日召集眾卿家,乃是為了商討燕國未來發展大計。”
姜子牙和郭嘉一左一右站在葉陽身後,兩人皆是氣定神閒,彷彿對眼前的景象早有預料。
老臣們交換了一下眼神,似乎在盤算著該如何應對這兩個來歷不明的“奇人異士”。
有人竊竊私語:“這太子殿下,怕不是被這兩個江湖術士給迷惑了!”
“是啊,又是召喚又是改革的,這…這成何體統!”
葉陽心中冷笑,成何體統?
等本太子把燕國發展成超級大國,亮瞎你們的狗眼!
正當眾人以為郭嘉和姜子牙會提出什麼驚世駭俗的改革方案時,郭嘉卻先開了口,聲音清朗:“諸位大人,燕國自古以來,便以騎兵精銳而聞名天下……”
大臣們微微一愣,面面相覷。
這……
葫蘆裡賣的什麼藥?
不應該是上來就批判一番燕國積弱,然後提出什麼激進的變革之法嗎?
怎麼還誇起我們來了?
姜子牙接過話茬,慢條斯理地說道:“然燕國雖有良馬,卻缺乏科學的訓練方法,導致騎兵戰力未能最大化……”
朝堂上的緊張氣氛稍有緩和,大臣們開始認真傾聽起來。
葉陽暗自為兩位謀士的策略點贊:先揚後抑,這招果然好用!
就在眾人漸漸被兩位謀士的論述所吸引時,一位鬚髮皆白的老臣緩緩站起身,用渾濁卻堅定的目光注視著葉陽,緩緩開口……
“太子殿下,”老臣顫巍巍地拱手,聲音卻擲地有聲,“老臣斗膽,請問兩位先生,你們所謂的改革,究竟意欲何為?燕國祖宗基業,豈容爾等隨意更改!”
此言一出,立刻引起不少守舊派老臣的附和,紛紛指責郭嘉和姜子牙是“妖言惑眾”“圖謀不軌”。
郭嘉微微一笑,絲毫不慌,反問道:“敢問老大人,燕國祖宗基業,如今還剩下多少?秦國虎視眈眈,若不思變革,莫非要坐以待斃,等著被秦國吞併嗎?到時候,別說祖宗基業,怕是連性命都保不住了!”
這番話可謂殺人誅心,直戳燕國如今的痛點。
一些原本搖擺不定的大臣,也開始思考改革的必要性。
老臣被郭嘉懟得啞口無言,漲紅了臉,指著姜子牙說道:“那這位…這位又是何方神聖?竟敢妄議國事!”
姜子牙捋了捋鬍鬚,淡淡道:“老夫姜子牙,乃一介布衣,只為輔佐明主,振興燕國而來。”
“布衣?哈哈哈……”老臣像是聽到了什麼笑話,放聲大笑,“一個布衣,也敢談論國家大事?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姜子牙不為所動,繼續說道:“燕國騎兵雖強,但訓練方式落後,士兵素質參差不齊。老夫有一套全新的訓練方法,可使燕國騎兵戰力提升數倍!”
此言一出,不少武將都來了興趣,紛紛追問詳情。
姜子牙也不藏私,將和葉陽討論後的現代化的軍事訓練理念結合燕國的實際情況,娓娓道來。
一些開明的大臣聽得連連點頭,眼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
葉陽看到支援自己的力量逐漸壯大,心中暗喜:看來,這局穩了!
朝堂上的氣氛逐漸轉變,積極的氛圍開始蔓延。
就在這時,一個身著儒衫的文士站了出來,正是燕國學士劉學士。
他輕蔑地掃了一眼姜子牙和郭嘉,緩緩開口:“兩位先生口若懸河,卻都是紙上談兵,你們說的這些,可有實踐經驗?莫不是空想出來的空中樓閣?”這老學究,擺明了要槓!
葉陽心中暗罵。
“劉學士此言差矣,”郭嘉微微一笑,不慌不忙地反駁,“我等所言,皆是基於燕國現狀,結合先進理念所得出的最佳方案。實踐經驗?燕國如今的現狀,難道不就是最好的‘實踐’嗎?若不思變,難道要繼續墨守成規,坐等滅國?”
郭嘉這波反殺,簡直666!
葉陽心中暗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