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陽回到寢宮,興奮勁兒逐漸消退,取而代之的是沉甸甸的壓力。
改革方案透過只是萬里長征第一步,真正的挑戰才剛剛開始。
接下來的日子,葉陽開啟了“007”工作模式,恨不得一天掰成兩天用。
他親自下田指導農耕技術改良,又跑到工坊研究新的冶煉方法,忙得腳不沾地。
然而,現實卻給他潑了一盆冷水。
資源短缺、人手不足、執行不到位……
各種問題層出不窮,改革進度如同老牛拉破車,慢得讓人抓狂。
試行的幾個郡縣,氣氛也如同陰雨連綿的天氣一般,沉悶壓抑。
新政推行阻力重重,百姓們習慣了舊制,對新事物充滿疑慮,甚至牴觸。
一些地方官員陽奉陰違,執行改革政策敷衍了事,甚至暗中搞破壞。
葉陽看著堆積如山的奏報,揉了揉酸澀的眼睛,感覺心力交瘁。
這天早朝,姬平一改往日的低調,精神抖擻地站了出來。
“啟稟大王,太子殿下推行的所謂新政,如今弊端初顯,百姓怨聲載道,長此以往,國將不國啊!”他痛心疾首地說道,彷彿燕國已經到了亡國的邊緣。
“哦?姬卿有何證據?”葉陽不動聲色地問道,心中卻冷笑一聲,這老狐狸終於忍不住跳出來了。
姬平立刻呈上一份奏摺,上面列舉了新政試行中出現的一些問題,例如農具改良後產量不增反減,新的冶煉方法導致兵器質量下降等等。
他聲情並茂地控訴著新政的種種“罪狀”,彷彿葉陽犯下了滔天大罪。
葉陽接過奏摺,快速瀏覽了一遍,心中已然有了對策。
他抬起頭,目光銳利地盯著姬平,“姬卿所言,本宮已知曉。改革初期出現一些問題,在所難免。但這些問題並非無法解決,我們正在積極尋找對策,改進方法。”
“太子殿下,這些問題可不是小事啊!”馮御史也跳出來幫腔,“民以食為天,如今糧食產量下降,百姓如何生存?兵器質量下降,如何抵禦外敵?請太子殿下三思啊!”
葉陽深吸一口氣,正要反駁,卻見公孫大夫站了出來。
“兩位大人所言,固然有理,但太子殿下推行新政,也是為了燕國強大,出發點是好的。我們應該給太子殿下更多的時間,而不是一遇到問題就全盤否定。”
朝堂上頓時分成兩派,一方支援姬平,一方支援葉陽,雙方唇槍舌劍,互不相讓。
葉陽看著眼前這一幕,心中突然湧起一股無力感。
他想起曾經在歷史書上看到的一句話:改革,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的。
“姬卿,”葉陽突然開口,語氣平靜,“你知道,在另一個時空……”
葉陽突然開口,語氣平靜,“你知道,在另一個時空,有個國家叫中國。他們也曾經歷過一段艱難的改革時期,甚至比我們現在的情況還要糟糕百倍。但他們最終克服了重重困難,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姬平愣了一下,不屑地冷哼一聲:“太子殿下莫不是在講天方夜譚?哪個國家能比我們燕國更難?”
葉陽微微一笑,開始講述中國改革開放初期,如何從一窮二白髮展成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故事。
他講述了安徽小崗村十八位農民冒著風險按下紅手印的故事,講述了深圳從一個小漁村發展成國際大都市的奇蹟……
這些故事,對於戰國時期的人們來說,如同神話一般不可思議。
公孫大夫等原本持觀望態度的大臣,聽得目瞪口呆,內心受到了極大的震撼。
他們開始意識到,或許葉陽的新政真的能改變燕國的命運。
看到公孫大夫等人的態度轉變,葉陽心中燃起了一絲希望。
朝堂上的氣氛稍有緩和,但暗流依舊湧動。
馮御史回到府中,臉色陰沉得可怕。
他召集了幾個保守派大臣,密謀對策。
“不能再任由太子胡鬧下去了!”馮御史咬牙切齒地說道,“必須阻止他!”
於是,他們開始在民間散佈謠言,說新政試行失敗,糧食減產,兵器質量下降,百姓生活苦不堪言……
這些謠言如同野火一般,迅速蔓延開來,百姓們人心惶惶,對葉陽的新政充滿了懷疑和恐懼。
葉陽得知此事後,怒不可遏。
他知道,如果任由謠言繼續傳播下去,新政將徹底失敗。
“備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