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九章 往事:新年新氣象(2 / 3)

小說:負刀江湖行 作者:老王抓小妮

顯然只是想順勢而為順其自然的躲過這一時輿論,待個幾日等得過去這一陣封口,那位說話做事反正是出了名的不靠譜的聖上收回成命,便也就沒了什麼抗旨不遵的罪過。

畢竟關於文勝帝做事的從心所欲,莫說朝中大臣,即便是老百姓都是一清二楚。

先皇駕崩,這位於東宮呆了小三十年的天子爺登基以後,消停了個一年半載,怎麼說也是初登大寶,不敢說立馬有何作為,最起碼也要秉承先人遺志,謹守本分。

之後,文勝帝隨心所欲的所作所為,的確算得上…昏君算不上,只能說比起幾位先皇,可真是差得遠。

畢竟也是祖上幾位帝王勵精圖治,說起這文治武功皆是上上之流,歷經四位明主,大週一朝能稱得上天朝上國,不僅僅是坐擁雄兵疆域遼闊,或者是兵強馬壯文成武就,也是因得倉稟殷實百姓安居,盛世之貌躍然於表,是以絕對算得上是不愁吃喝的帝王總會有一些異於常人的想法,因此總會隨心所欲的做出一些讓人百思不得解的瞠目結舌之舉。

初登太子之位,這位後來的天子便曾數次偷偷出宮,並不是貪圖享樂,純粹就是玩。

無他,興之所至。

後來成為一國之君,更是變本加厲的百無禁忌。

比如效仿先賢勵精圖治年餘,文勝帝一時興起,有感於當年出巡時見得西域黃沙漫天,便別出心裁的推行種樹防沙以兵養林的政策,只是太過急於求成,人力物力投入大半未見成效,便半途而廢,僅是兩年就宣告結束,使得西域各地軍伍怨聲載道。

後幾年還對於春闈制度搞過一次神來之筆,在傳承千百年的科舉制度之上重拾舉薦按察制,要求學子必須上溯三代,或是無甚劣跡,只為寒門躍龍門,自然也是無甚效果,畢竟真正寒門能有幾個有錢有閒去讀書識字?爾後也是在兩年後因得人才漸告枯竭而告一段落。

當然還有一次棧道改革,也是突發奇想,只為吃到嶺南新鮮荔枝,便以極高俸銀做獎勵,鼓勵嶺南至京城沿途百姓挖出一條筆直官道,逢山開路遇水搭橋,再度消耗財力不知凡幾,也是在幾個月後意識到不切實際,山路水路繁多,怕是國庫空虛也難成事,便又倉促終止。

自然算不得勞民傷財,每一次文勝帝的臨時起意,都在發覺其缺陷後及時止損,只是每一次的興之所至後面都是朝中大員一次又一次的進諫,若不是回回都有那四位先皇留下的顧命大臣不分晝夜的力諫,指不定文勝帝就又會想出什麼讓這群文臣武將頭疼的事來。

比如說後宮這個不比三班大臣就列簡化多少的皇室後院小朝廷,外臣自然是不能干預,關鍵是身為一朝君主,真要說起來也是不能太過插手,由那位母儀天下的皇后娘娘,與皇帝分執前後,這才是皇城固有的制度。只是文勝帝當初也是在百忙之中抽出一些時間,將後宮搞得太后出面才了結。

先皇壽終時,這位天子爺已然半步邁進了知天命的門檻,多少也是在先皇羽翼之下待得時間過長,就像是初生嬰孩,忽然獲得至高權利總是會有些頭腦發熱。

文勝帝頭腦一發熱,大手一揮,在內宮之中建造集市,模仿京中東西兩市,什麼商鋪客棧,酒樓小食,雜耍青樓,樣樣齊全。每逢散朝或者是處理完手頭公務,便要求上到嬪妃下到宮女,再加上諸多太監黃門,扮做百姓或者商販,熱鬧非凡,關鍵是文勝帝穿梭其中東逛西逛,興起時還會與那些個“老闆”討價還價,果真是自得其樂。

只是畢竟也是內宮,顏面重要,後來太后知曉此事,出面叫停,倒是聽勸的文勝帝自是遵循母后旨意,也就不了了之。

如此這位做事總是隨性而為的天子爺,宮中傳出的訊息說是酒後一時興起的賜婚,盤山上心知肚明有數的那幾個人都權當做又如先前一樣,說不定過上幾日也就收回成命。

是以,自有盤算的夜遐邇便與夜三更在盤山上與夜幕臨上演了那麼一齣戲碼以後,加上被矇在鼓裡的夜鴻圖參與,公然與家中那個說一不二的老頭子對峙,據府上白日裡偷偷溜出來與兩人見面的下人說是昨夜裡這爺倆個一句話沒見過你都動起了手,廳堂裡那些貴重桌椅板凳玉瓶銅鏡,碎的碎破的破,一片狼藉。

卻在夜遐邇看來這也算是無心之舉的發生,更是增加了這通佈局的真實,讓局外人信以為真。

爾後姐弟倆半夜下盤山,直接穿過京城,躲到京陲城這座好些年前同樣是臨時起意購置的宅子裡,靜等訊息。

不比現在,凡是都想湊個熱鬧,那時的夜遐邇喜靜,性子淡雅的很,以至於她在小院裡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