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化外人不問紅塵事(1 / 3)

小說:負刀江湖行 作者:老王抓小妮

武當背倚蒼茫千里的原始森林,面臨碧波萬頃的浩渺丹江,於堪輿風水一說來定此地當真是背靠群山面擁綠水的聚寶之地,單單就這一點,自打這史書記載以來,但凡一些高德大儒抑或隱士羽客大都選在此地結茅辟穀修煉參悟。

除了那坐擁玄嶽門、迴心庵、太虛宮、金殿、紫荊城、太和殿,素有七十二峰朝大頂美譽的天柱峰上雲霧繚繞、頗有一番天宮仙境的感覺,其餘大小峰巒亦是層巒疊嶂美不勝收。

天柱峰東南小蓮花峰,有紫霄巖,相傳是為玄武帝君飛昇所在,爾後又有呂祖在此結廬修行,化虹得道,因此更成武當玄妙處,哪怕走在懸崖峭壁上一不留神就葬身崖底,亦是常引香客來此燒香。

紫霄巖朝東,有一座伸出懸崖的石雕,如龍頭般昂首山外,據傳是呂祖於此化虹,道教中人稱名龍首石,世人稱之為“龍頭香”。

龍頭香長約一丈,寬一臂有餘,遠觀隱約如同雙龍游曳天外。在這萬仞峭壁上懸空伸展的兩條游龍據傳是玄武大帝的御騎,玄武大帝經常馭龍到處巡視。

正因為龍頭香其神秘其地位,信士弟子們為表虔誠,每次來朝武當,都為燒“龍頭香”而走上那陰陽生死的邊界。由於下臨萬丈深淵,燒龍頭香的人要跪著從窄窄的龍身上爬到龍頭點燃香火,再跪著退回,稍有不慎,就會粉身碎骨。

由此,武當也曾派出弟子來此監督,可仍擋不住善男信女前仆後繼不畏死的崇信,有人曾笑話說每年由這龍頭香上摔下去的,可要比小蓮花峰的道士都多。為此,武當不惜得罪天下百萬信士,將這龍頭香設為武當禁地,只為那句佛道兩家都百說不厭的“好生之德”。

此時小蓮花峰下,一人一騎悠悠上山,煞是悠然。

走的近了,方才看清那坐騎分明是一隻通體密佈許多黑褐色斑環和金黃色毛皮的金錢花豹子,體長近丈,獠牙盡露,端的猙獰可怖。而那背上,坐的竟是個挽著個混元髻的瘦小道童,穿的是武當山裡最最常見的灰色道袍,黑布條挽著髮髻垂於雙肩,在花豹子背上一走一顛也是飄逸。斜挎著褡褳的小道童手裡拿著筒竹簡,走幾步便翻看翻看,這老成持重的樣子還真讓人看不出他年齡。花豹子伸懶腰般邁著步子時不時張張大嘴,扁平舌頭舔舔鼻翼,怡然自得。

這一人一豹在這山間密林也是詭異萬分。

有巡山道士於林間小道碰見這道童也不稀奇也不畏懼,只是緊走幾步,走的近了便停下身子恭恭敬敬彎腰行禮道一聲“老師叔祖”。

雲上九天,月落參橫。

武當輩分最為講究,眼下已排到月字輩,像是韓有魚韓鯤鵬便算是武當月字小輩,當今武當掌門張九鼎是九字輩,被武當門中月字輩的巡山道士可尊一聲師公。

老師叔祖,那便是師公的師公的師弟了。

有傳言稱參悟至深可還童,看到這悠哉悠哉上山來的道童,難不成真是返老還童的老神仙?

道童不見一絲怠慢,趕忙由花豹子背上跳下來,抱著竹簡趕緊略略彎腰還一禮,叫不上對面道士的名字有些尷尬,小臉微紅,只是道:“辛苦了,辛苦了。”

早就習慣了這個在山裡輩分高的嚇人的道童如此禮數,那巡山道士低眉,道:“老師叔祖快上山吧,玄師祖在等您吃飯。”說完不再多言,緊走幾步下山去了。

玄師祖,那就是老師叔祖的師父咯。

輩分繁瑣的武當,的確不是常人所能理解。

輩分與年齡分為兩個極端的道童又是微微躬腰答應一聲,目送著巡山道士下山,不忘囑咐一句“氣升丹田遊走小周天,腳衝日月內問精氣神”的行走法門。

莫看年紀小,穿衣打扮一舉一動都老成持重,說話也是一股子的老道。

聽著依稀傳來“謝老師叔祖”的聲音,小道童比當初聽到師傅說自己可證大道都高興。

翻身上了花豹子,小道童將竹簡別在腰上,揮了揮手,林間竄出一隻黃雀,通體薑黃,嘰嘰喳喳個不停,落在花豹頭上,惹得這隻大寵不耐道的晃了晃腦袋,換來黃雀叫聲更是歡快。

小道童只是一揪花豹耳朵,通靈如這畜牲撒開四腳蹭蹭幾下上山去了。

紫霄巖不是岩石,倒是可以說是峭壁更準確一些。峭壁半山腰突兀屹立著數十座道觀廂房,那龍頭香也在其中,雲霧繚繞還真是猶如兩條游龍騰雲駕霧一般。

正衝著龍頭香,四根木柱墊著石板撐著不知幾代人幾百寒暑方才穿鑿而出的人高石洞,有個瘦骨嶙峋的漢子光著膀子一手斧子一手鑽,大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