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就沒上過幾天學的薄近侯聽了姐姐的話更感覺這武功有些不靠譜,這怎麼就又定乾坤了?
薄近侯自然不知曉這斧法其中門道,且不說這武功出處,想當年陳知節大將軍投奔開國皇帝王天問麾下以前也是江湖上的一條好漢,時值前朝大魏末期,各方勢力扯旗造反,各處反賊林立,山頭並起,大字不識幾個的陳知節使一柄六十斤宣花斧佔山為王,劫富濟貧除暴安良,在江湖裡當得是一段美談,而他的斧法更是讓江湖中人追捧。
不懂的人看不出內里門道,只覺得舞起來是虎虎生風頗有氣勢,懂行的人雖能看透這斧法翻來覆去也就三招,但也是拿這前後銜接毫無一絲破綻的三招沒有絲毫辦法。
久而久之,到後來陳知節追隨天問帝東征西討南戰北伐一路平步青雲坐到開國四大將之一的位子,這套斧法也算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般被江湖中人傳的神乎其神,好像這天底下就沒能破解這三招一般。
三板斧絕對稱不上天下第一,這斧法加上這斧子嚇唬嚇唬外行人或者用來上陣殺敵衝鋒陷陣也還可以,但真要是碰到武林人士,莫說那些個不世出的高手,即便是大門大派底下的入門弟子也能周旋一二。假若碰上些身法好的,怕是這斧法也就如花拳繡腿那般中看不中用。
但是,美人配英雄,良駒配好鞍,陳知節之所以能把這斧法打出名聲,很大一部分靠的是他那天生神力還有那把六十斤重的的宣花斧。
陣前對敵,持一把七尺長柄的亮銀大斧,單單就是這氣勢也能給對方造成壓力,更不用說再沒頭沒腦的舞起來,一寸長一寸強,殺傷範圍之大絕對能讓敵軍聞風喪膽。
顯然薄近候是不知道這些的。
自天問帝立國,大周王朝到眼下已有百年,那時候的事慢慢的也就淡化了許多。薄近候從小便遭遇家道衰落,自是也無人告訴他這些前塵舊事,他不知曉這內里門道也是自然。
“要不咱換一套武功吧,這武功我聽著就覺得不靠譜。”薄近侯越想越覺得有些不著邊際,有些不好意思道。
夜三更還未回話,倒是姐姐“噗嗤”一聲笑了起來,“你這笨蛋,現在這天下想學三板斧的有多少你知道嗎?咱們大週一統之初,天問帝曾組建斧頭營專門練習這三板斧,但都達不到陳陳將那般水平,你可知為何?”
書都沒讀過幾天的薄近候自然無法回答姐姐的問題,但聽姐姐話裡的意思,這斧法在軍隊裡還挺受歡迎。
姐姐也知道薄近候回答不了,續道:“就是因為無人能舞起六十斤的宣花斧。”
薄近候不知道宣花斧是什麼玩意兒,聽意思在他想來應該就是個斧子,但這個六十斤他還是很清楚的。
兩軍交戰持六十斤的武器對敵,這還真像說書先生講的演義小說裡那些個英雄好漢。
姐姐肯定不會知道薄近候在想些什麼,續道:“行軍打仗將士所穿內外甲重約十八斤,若再手持這六十斤的宣花斧,這一身負重就七十餘斤,而這三板斧若是離了如此重量的武器即便是再厲害的武林高手怕是也發揮不出其威力的一半。你有如此神力,使個七八十斤的斧子想是不成問題,倘若再配上這三招斧法,莫說是韓有魚就一人,怕是四五個也近不得身。”
自古男人就有個通病,那便是在女人面前愛逞強,尤其是漂亮女人的誇讚,更會飄飄然。
聽了姐姐這一通連吹帶捧的話,夜三更都覺得說的有些過頭,可對薄近候來說,這無異於餓了三天忽然天上掉下來一塊肉似的身心通透,感覺好像現在就能去剁了那韓有魚給姨娘報仇一般。
薄近候年少心性受不得激,怕是十八九年來第一次讓姑娘這麼誇讚自己,當下就說道:“我兩臂能有千斤力,我能使一百斤的。”
“我相信你能行。”
留下這麼一句,姐姐施施然回了屋。
薄近候顯然就是一愣,一張黑麵有些微泛紅。那句話怎麼說來著:風花雪月假亦真,最常有是少年心。薄近候想著想著就開始傻笑。
“快教我快教我。”
薄近候表現出的積極倒是在夜三更意料之中,對於自己姐姐那三言兩語拿捏人心的本事,夜三更可是見識過太多回。
收拾妥當碗筷,夜三更道:“學之前先去給你找個趁手的傢伙。”與姐姐交代一聲,夜三更領著薄近候出門。
不知所以的薄近侯自然想不明白什麼個趁手傢伙,一再追問,本想賣個關子的夜三更耐不住他的糾纏,說出自己心思,道:“莫說如你這般毫無根底,就算是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