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即便是由著一山一水兩個大和尚駕車,夜遐邇也不會多問。
但是身為最瞭解自家姐姐的弟弟,夜三更此時一個頭兩個大。
如果說整座天下里有夜遐邇最最討厭的地方,夜甲子在的聖人寺算一個,但也不至於討厭到不去的程度。
而眼下這個地方,絕對算得上夜遐邇討厭到一輩子都不想踏足的地步。
當年遊歷江湖,也算是遍遊大周,僅僅是一眼,看其山勢走向再看周圍環境,夜三更便對所處位置猜出個大概。
山是秦嶺最西端,與中條山隔大河相望。
此地山勢狹長,遮蔽東都、潼關,將關中大地與中原一分為二,遙遙拱衛京城,翻過這座山,就是京畿大地。
誠然,由此是可以快速到得京城,山後便是中土有記載以來的十大雄關第二的關中第一關、有“百二重關”之稱的潼關,扼守京畿咽喉,自古便是兵家必爭之地。
過潼關後又是京畿第一驛:藍田驛。之後官道都可並行六駕馬車,更是一路暢通無阻直達京城。
當然,山肯定不會是讓夜遐邇厭煩的原因。
在這河東道虢州境內,山下有座小城,叫做鳳凰城,在整個大周都是出名。
傳說這裡千年前有一名雲遊方士曾在此地見白雉化鳳飛昇,便取名鳳凰山,爾後此山下有人聚集,慢慢擴大作城,自然也是依山定名,為鳳凰城。
並非什麼兵家必爭之地或者是依山傍水的遊覽聖地,此處說起來也僅僅是個稍大於鎮而小於州郡駐地的小城,不屬交通要道,不算經濟重地。
這也不是夜遐邇討厭這裡的原因。
就像是這裡能如此出名的原因是一樣的,鳳凰山聞名大周自然不只是因為那個白稚化鳳的傳說,還有兩個人,兩個讓夜遐邇極其討厭的人。
一個藍荔,一個亓莫言。
籃荔,虢州夫人,世襲罔替。
亓莫言,鳳凰城城主。
開國先皇天問帝百年前於西北秦川之地扯旗反抗前朝暴政,征服西北後進攻中原,過潼關而不入,苦徵月餘不得過。
前朝大魏集結兵力十萬,意欲開拔虢州,誓死抵擋,千鈞一髮之際,是虢州守將鄭鐸叛降方解此困境。
爾後大週一統,論功行賞,封鄭鐸為虢州侯。
只是立國太平後,虢州侯鄭鐸自恃功高目空一切,於封地橫徵暴斂剝削脂膏,使得虢州郡內怨聲載道。只是當時百廢待興,天問帝無暇顧及,加上鄭鐸暗地裡賄賂朝中一些大員,是以虢州境內種種不公不平難以上達天聽。
是當時虢州侯鄭鐸夫人藍氏大義滅親,晝夜達旦,徒步三百里,以死進諫,揭露自家夫君不法之舉。
鄭鐸下獄,滿門抄斬,念藍氏大義,鐵面無私有大功,封一品誥命夫人,持免死符鐵券可免死罪一次,領地虢州,世襲罔替。
再之後世代相傳至今,因得那位亓莫言,移居鳳凰城。
而夜遐邇與虢州夫人籃荔的淵源,便與這位鳳凰城城主亓莫言脫不了干係。
俗話說,有云的地方就有天下,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江湖很大,有些人一輩子也混不出個頭緒。
江湖卻也很小,說不定走在路上抬頭就能碰到一兩個老友。
亓莫言,就是夜三更和夜遐邇為數不多的共同老友之一。
江湖人都喜歡戴花名起綽號,有的是別人給起的,有的是自己給起的。
亓莫言的綽號,是自己給起的,只是後來外人覺得他自己起的不合適,就改了個字。
棋王,就改成了棋聖。
亓莫言三歲還未怎麼識幾個字就看人下棋,五歲開始與人對弈,及冠禮那年,訪遍天下棋手,無一敗績。
他自稱這是給自己及冠的大禮。
之後便不再與人對弈,喜好上了兩手互搏之法。傳言有稱他自己跟自己可以同時下十盤棋且路數俱不相同。
後來名聲大振,聖人下旨令他去王朝最高學府國子杏壇寺教棋。
如此待遇,怕是天下人求之不得的好事。這位於棋盤方寸之地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棋聖,想都未想,直接拒絕。
據說當時聖人連下三道聖旨,這生性淡泊的亓莫言只是閉門謝客,連宣旨太監都是吃了個閉門羹,聖人惜才對他也是寬容,未再為難於他,此事在當時也成了朝中顯貴茶餘飯後的一段趣談。
亓莫言成名甚早,二十來歲便獨步棋壇無敵手。
直到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