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 護佑武當(2 / 3)

小說:負刀江湖行 作者:老王抓小妮

有道教,敢以芻狗稱天地。

這般一來,就好像是凌駕於萬物之上,看不見摸不著,真好似高高在上坐雲端的仙人,其實基座空空,空中樓閣。

是以,便也造成了內門中人不問世事的閉塞。

在張九厄這個做了半輩子的守山人接手武當後,才發現自家師兄留下的,不敢說是爛攤子卻也差不了多少,千瘡百孔算不上,反正已經就是一個四面漏風八方漏氣的宗門,全憑著一個千年傳承下來的花架子苦苦支撐。

不為其他,反倒是印證了前些日子顏衠那句話。

“武當近些年日益懈怠,坐擁道教第一山便敝帚自珍,連堂堂太極都練成了修身養身之法。敢問除了上任掌門最看好的九厄道長,和只留形不見心的天樞劍陣,武當還剩了什麼?”

旁觀者未必清,可當局者必然迷。

山中一甲子世上已千年的事斷然不可能發生,可是於世間長久脫節所帶來的,便是眼下自陷囹圄的無所適從。

太和大殿前的飛昇壇,夜三更也是一路詢問才知道這位新掌門從後山處回來後便去找齊雲山道門,自然也是規勸其及早離開,莫要招惹是非。

不過夜三更見到張九厄時,見其一臉無奈,想來也是觸了不小的黴頭。

一念及此,夜三更再度對這個於大廈將傾之際接手武當的老道報以同情之心。

追溯齊雲道門立教根源,最早於這座與九天之雲平齊的山中結茅傳道的,便是武當門人,追根溯源,兩門不僅僅是同門的關係,也是一脈相承的同祖同宗。

即便如此也是碰了一鼻子灰,張九厄心中不著惱才是怪事。

這個心中無怨言的老道倒是也不相瞞,將自己接手武當道門後大體情況講述一遍。

眼下武當山中弟子緊缺,說到底還是因得那個現下已經失蹤的張九鼎。

因得韓有魚在山外的一系列胡作非為,已然將武當僅剩的大好名聲透支去大半,再加上廢掌門張九鼎的變相袒護,導致武當門下一些個耿直弟子看不慣的,敢怒不敢言,出走大半。

這個倒是在情理之中。

夜三更自然明白,只是事已發生,馬後炮的事好做,但做出來便讓人心生反感,所以夜三更對此不做置評。

只是夜三更在考慮,要不要將現在自己所知曉的一切告訴張九厄,省得他矇在鼓裡,整日裡胡思亂想,也不是什麼好事。

站在飛昇壇入口處,旁邊是藹藹雲霧,這幾日山上風不算太大,積壓下厚厚雲層,濃郁滾滾,好像處在仙境一般,令人心生神往。

要不然陪著夜三更在這裡的一山大和尚已經翻過石欄,試圖去抓住那一捧飄逸雲團。

張九厄嘆口氣,道:“不止是武當,這幾日與幾名同門道友提及,近一年來他們也出現過內門弟子還俗的事情。唉,提之便倍感傷心,想我道教千年,竟於此大道氣運稀薄之際,又遭此劫難,可悲可嘆。”

夜三更忽又想起石敢當提到過的扶瀛新教,遊思妄想下,又開始猜測是不是和這個教派有些千絲萬縷的關係。

夜三更道:“九厄道長可知曉扶瀛欲在我大周立教一事?”

顯然並不知曉此時,張九厄有些迷惑,“扶瀛人不在他們那裡建教,來我們大周作甚。”

夜三更沉思片刻,還是選擇將所有事情和盤托出,將眼下自己所知曉的,包括他們幾人在一起的計劃安排和猜疑推測,盡皆說給張九厄。

關於張九鼎,關於韓頂天一家,關於石敢當提到的扶瀛立教一事,關於嶽青鳳現在作為,關於對眼下武當頻發命案的應對,關於九宮燕這個扶瀛女人的一切,即便是胡非真曾看見李紀道長最後見到湘西派謝錦枝這種道聽途說的線索,夜三更也是點滴不漏。

從頭至尾,前因後果,一五一十,極盡詳實。

以至於說完恁些話,夜三更有些口乾舌燥。

對於夜三更如此開誠佈公,老道士面色凝重,這幾日裡種種猜測也隨之有了種雲散日明的感覺。

但也僅僅侷限於此,只是伸手撥開雲霧罷了,離得真相還觸不可及。

不過老道卻也知足,總比矇在鼓裡一問三不知的強,畢竟是自家宗門,眼皮子底下發生的事自己都雲山霧罩的不明所以,豈不讓人笑話。

老道躬身拜倒,語氣恭謹,“承蒙三公子及二小姐不計前嫌,仗義搭手相助,我武當定不負此情意,他日若有差遣,武當上下…”

“哎哎哎。”夜三更趕忙打斷。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