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兒子,似乎都離不開他們。
俗話說得好,兄弟鬩於牆,外禦其侮。禍起蕭牆必生內亂,內亂必有外人干政,自己建立的霸業有可能毀於一旦,類似這樣的事情歷史上並不少見。一想到這裡就不免有些傷心。
不過,對於在權力中心遊戲多年的帕傑納木來說,也並非一籌莫展,也並不是沒有這個能力。他知道,如果對方是敵人的話,弱敵是最重要的手段,就要將其分化瓦解,使其不至於抱團之後難以攻破。而現在面對的卻是自己的兒子,目的不是要戰勝他們,而是要盡力使其團結,不至於被外賊趁虛而入。
儘管這很難做到,但他又能怎樣呢?只有努力使兩個勢力保持著某種平衡。他相信,只有當他們勢均力敵的時候,才不至於擔心的事情發生。
在大局初定之時起,帕傑納木就陸續開始了他的計劃。他把薩艾納斯手下幾個重要的部將另行作了安排,或者封為將軍,負責城幫的防衛;或者調往邊境駐守,遠離權力中心;或者賜予豪宅財富,回家怡志養神。理由都是那麼冠冕堂皇——重用功臣,論功行賞。
這些步驟,看起來是對有功之臣加官進爵,受到了重用。事實上也確實受到了重用。但明白人都能看得出來,帕傑納木演的是哪出戏,似乎也說不出什麼反對的理由來。
對於那些有過失的部將自然就要降職處分,不再掌握軍權。當然,在他做出這些決定的時候,儘可能地把時間間隔拖得長一些,或者做得不那麼明顯。總之要找到合情合理的藉口。儘管在朝中沒有人反對,但明眼人都心領神會,清楚這樣做的目的是什麼,至少表面上都表示贊同。
這種做法確實削弱了薩艾納斯的勢力,但他在帕傑納木面前表現出了大度,以眼前的形勢,他還不能與帕傑納木攤牌。但他相信,十個文臣也抵不過一個武將,只要軍權在手就勝券在握,更何況,留在身邊的都是對自己絕對忠誠的心腹干將,即或那些遠離都城的將軍們返城公幹時,也有不少人先進他的府第再進宮門。
這種情況自然很快傳到了帕傑納木那裡,但這是私交,他似乎也沒有多少理由去指責,但在內心裡還是心存芥蒂?。
唉,尾大不掉啊。
就在這種情況下,從前方傳來了訊息,有一支流浪的部族正向邊界走來——他們正是艾斯亞率領的部族。帕傑納木瞭解到,這支部族曾經以狩獵為生,因為某種原因離開了原居住地,正在尋找新的生存之所。
得知這種情況,一個計劃很快就在帕傑納木腦子裡形成了。他們來的地方正好是摩索巴的領地,而那又是一片荒蕪之地,本來就沒有人耕種。如果這一族人願意留下來,並且效忠摩索巴,正好彌補他的不足,同時又可以開發那片荒涼之地,可謂一舉兩得。於是他馬上叫來了心腹乙支達,如此這般地交待了一番,乙支達得到指令後就帶人出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