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機遇(一)(1 / 2)

小說:昭帝本紀 作者:容瀲

景成二十八年四月,草長鶯飛,京城一片春意融融。

江錚進了京,見了景成帝,又接了聖旨,成為了船廠督造。

著書的人選也已經定了下來,崔振主筆,元瑜為副。明眼人都能看得出,崔振年邁,主要的編纂工作還是元瑜來承擔。

江錚和元瑜有著些親戚關係,將來又要共事,所幸應了元瑜的邀請,在九皇女府住了下來。除了陸府和循親王府拜謝了一遭,其餘時間江錚皆是和元瑜一起,打著請教的名義,留在襄親王府。

在京城盤桓一月,終於到了啟程的日子。元瑜被良君請進宮去說話,只剩江錚一人留在元琦府上。

“多日叨擾,錚不甚惶恐。”

桌上的茶杯換成了酒杯,算是給江錚送行。

元琦擺了擺手:“我真要以為你和江桓是一家人了,什麼時候跟她學的這麼說話。”

江錚“哈哈”一笑:“我與岱旭是真的投契。”

這也是江桓的本事,三教九流她都能稱姐道妹。

“罷了,平白多叮囑你兩句。”

江錚心裡知道,這才是重點:“殿下吩咐。”

“船廠造船有監工,用不著你時刻盯著,若是有興趣,多看看也行。船造出來怎麼用,這才是重點。清寧船廠造小型船,多是戰船。落入有心人手中,恐成禍患。”

江錚斂了神色:“下官明白,凡戰船呼叫,必將經過兵部和樞密院。但桃州總有些近水樓臺的便利。”

元琦笑著點頭:“不錯。桃州近安南、真臘、呂宋、柔佛,是海船進出補給、出航停靠的地方,人多必然容易出亂子。平日裡多要靠當地府兵,不到戰事起,多用不到兵部,那都是禮部的事情。”

江錚在京城一個月,聽說了不少朝局的變動,包括這位襄親王殿下惹怒了皇帝,卸了她船廠督造的任,擬改遷往禮部,這才有了自己的機會。

現在乍一聽到這番話,江錚立即心如明鏡。惹了皇帝不快或許有,但遷任禮部並不是責罰,反倒像是這位殿下自己謀劃來的,依舊將桃州的事情握在手中。

“多謝殿下提點,下官明白了。”

和聰明人說話,元琦也樂得省心。

江錚並沒有因著和元瑜的關係而倒向元瑾,也沒有因著陸郎君的關係保持中立,對局勢看得很明白。交好別人的同時,知曉元琦才是她順利上任的關鍵。

經營了大半年的地方,總不會因為一個不知根底的人,就拱手讓出,多的是架空她的辦法。江錚自己知情識趣,元琦才會暗中幫她一把。

景成二十八年五月,禮部主客司郎中秦輝任滿,吏部考評優下,遷任戶部司郎中。禮部尚書楊茵向景成帝推舉,襄親王元琦接任禮部主客司郎中。

元琦離京前是工部水部司郎中,雖然沒什麼實權,但好歹是個有油水的肥差。主客司就是妥妥的事多不討好,做的好了是應當的,做的不好便丟了大周臉面,要被問罪責罰。

原主客司郎中秦輝,出身寒門,若不是有個兒子是八皇女元珃的正君,還坐不到這個位置上。元珃的父君姚氏,依附於元琅的父君德君,才勉強有一分寵愛。秦輝的兒子嫁給了元珃,自然也就是元琅一派的人。

但她還有個女兒秦明宇,是太女元琮的伴讀,更應該是太女一派的人。中途改換門庭,使得她身份尷尬,這才在這個吃力不討好的位置上做了這麼久。

元琦被指接了這個位置,還是禮部尚書楊茵親自舉薦,不少人推翻了之前二人和睦的猜測,不知這二人是否另有打算,抑或是楊茵藉著這個機會,替太女“清理門戶”。

景成帝對於這個女兒,雖說不上多喜愛,但在桃州半年,她的表現還是很令景成帝滿意的,不至於如此苛待她。

可自從暗衛關於卓氏死因的調查送到了御前,景成帝止不住地齒冷。

能對枕邊人痛下毒手,將來對於姐妹們又會如何?甚至於對她這個母皇又會如何?這勾起了景成帝某些遙遠的回憶。

元琦帶著一紙任令,去禮部走馬上任了。

主客司,掌諸番朝見之事。

大周興盛之後,前來朝見的番邦之人不少,但不是所有來使都有分量讓景成帝接見。所以主客司時常要替皇帝接待使臣,甚至還要處理一些番邦之間的糾紛。

夏天的時候,再次啟程前往金洲的船隊,從瑞蓮碼頭起航,向東而去。

令元琦意外的是,江桓也跟著船隊一起走了。

在普通人眼中,金洲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