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州瑞蓮港口,修築碼頭一派熱火朝天。曲亦瑤的船隊還留在扶桑修整,只派了幾隻小船上岸報信。
元琦日日與先上岸的幾人閒聊。
“那洋薯咱們也就吃個新鮮,真要日日吃那玩意,斷是受不了的。”
元琦好奇:“這洋薯是何物?”
這幾人與元琦聊了幾日,見這位殿下沒有皇女的架子,漸漸也就話多起來,紛紛和她比劃著解釋。
“就是這麼大的芋頭,沒什麼味道。曲大人管這叫洋薯,咱們也就跟著叫。好養活,結的果子還多,那些蠻夷人天天吃這個果腹。”
元琦心念一動:“結的果子多?有多少?”
其中一人一拍大腿:“那可真是多。我看蠻夷人挖洋薯,一畝地得有個十石。咱們在船上糧食不夠,也種了許多,就這麼一大盆,都有二三鬥。”
元琦震驚不已。
大周這二十多年不斷改良稻種,畝產也才將將三石,貧瘠一些的土地,甚至只有一石。這個洋薯,一畝就能產十石。聽這些船員的意思,是能當糧食每日吃的。若是在大周也能種植,不出幾年,人口便會爆發式增長。
元琦按捺住激動:“種子你們帶回來了嗎?”
“這是自然,”幾人都點頭,“曲大人說這可是好東西,帶了許多回來,往土裡埋就能種活。”
曲亦瑤這樣能從商人出身一步步走入朝堂,還總能及時打消皇帝忌憚的精明人,怎麼可能看不到這個洋薯帶來的價值?這樣一來,皇帝勢必要重賞,曲家、令君、元珩元珞自然都要水漲船高。
不過最頭疼的還是要屬元瑾了。原本當做助力的妹妹,突然有了能和自己抗衡的能力,如何都要起防備之心。
“不僅僅是洋薯,還有洋柿洋瓜洋麥,帶了許多回來。”
這幾人七嘴八舌越說越多,元琦心情複雜。這些都是利國利民的好東西,但立功的人不是自己這邊的。
思量許久,元琦提筆給卓致遠寫信,請她找些在伺弄作物上有一手的農人,準備推薦給皇帝。既然失了先機,總要能分一杯羹才好。
碼頭修繕了半月,景成二十六年十二月十六日,船隊靠岸,回到大周。
迎接船隊的,是烏壓壓一片全副武裝的府兵,看上去約莫有萬餘人。為首的是正三品懷化將軍喬真。因著這些府兵的出現,靠岸時的熱鬧氣氛被壓住,彷彿空氣都凝固了。
即便來人也該是嘉賞的聖旨,這些府兵究竟是為何而來?
“喬將軍。”元琦看向喬真,“這陣勢?”
喬真拱手行禮:“末將見過襄郡王殿下。陛下有旨,命末將率領府兵,護送曲大人船隊北上回京。”
護送需要這麼大動靜?
很快,元珩就替她解開了疑惑。
“三姐,喬將軍。”元珩和曲亦瑤從船上下來,看見元琦不解的神情,壓低聲音道,“姑姑從東洋帶回來許多金銀,所以需要喬將軍帶人護送。”
說著伸出三根手指,比了個手勢。
元琦倒吸一口氣。
這麼大的陣勢,不可能是三萬兩,那就是三十萬?三百萬?一年時間帶回來這麼多金銀,難道東洋那邊遍地都能拾金?
元琦半信半疑,卻不得不打起十二分精神。
返京的路,沿著運河一路北上。到了京城的碼頭元琦看著兵士們將成箱的貨物抬上馬車,車隊綿延走出十餘里,這才確認,曲亦瑤從東洋帶回來的金銀,是三百萬兩。
曲家這一筆買賣,實在是賺大了。散盡家財又如何,消除了皇帝的忌憚,這一趟走回來,曲家不僅能借此躋身大周士族行列,打通了這一趟航線,以後的財勢也只會更勝一籌,可謂是名利雙收。
元琦向曲亦瑤頷首:“收穫如此之豐,曲大人居功至偉,母皇定有重賞。”
曲亦瑤謙遜道:“陛下心懷天下,下官不過區區馬前卒,豈敢居功?”
船隊沿運河北上,終於在除夕前趕回京城。
景成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八日,曲亦瑤率船隊歸京,歷時一年零七個月。
船隊帶回白銀二百萬兩,黃金一百萬兩,洋薯、洋麥等種子十餘種。
景成帝於含光殿設宴,款待歸來的船隊。
“臣等六月時在扶桑靠岸,做最後一次休整後,順著洋流北上,越往北,洋流越推著船隊向東偏移,一晝夜能行出百餘里。船隊漸漸轉為向東航行,離扶桑遠去,舉目四望皆是海水,不見土地。期間疾病、風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