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抑在心中的濁氣,隨之長吁出去。
“義公若是不忙,且坐下再聽一曲。”周瑜撥動琴絃。
“仲謀還在等我訊息,當便就此告辭了!”韓當無奈離開。
看著周瑜這樣,他深知自己勸說不了。
也不知道該怎麼勸說。
只是,有無奈,也有惋惜。
昔日的英年才俊,因為伯符被害,而激流勇退,寄情山水,放棄了所有的雄心壯志。
任他心中再是不信,一而再,再而三地看到周瑜這般模樣,也由不得他不信了。
“義公慢走,恕瑜不能遠送。”周瑜專心彈琴,眼皮都沒有抬一下。
“仲謀,只有八歲。”
說完,韓當轉身便走。
韓當回到孫權那裡,被幾個老夥計圍起來,你一句他一句的問起來。
“義公,周公瑾答應了嗎?”
“義公,廬江周氏是否信守諾言,繼續追隨?”
“義公,可有援兵?”
從人群中擠過去,韓當來到孫權面前,遺憾道:“主公,周公瑾決心歸隱,不再出仕,吾未能請動!”
“周氏是要反悔嗎?”
“周公瑾未免太過狂妄!”
孫權聽著手下的老將們,對周家一通指責,應也不是,不應也不是。
“各位老將軍,你們先回營帳,調動兵馬,防備皇甫嵩來襲。”
等到眾人走後,孫權問道:“公瑾還是以為,吾派人殺害了兄長?”
韓當低頭不語,沉默便代表一切。
他的一言不發,其實,就是答案。
孫權冷靜地讓瞳孔散開,不去看任何東西。
不知多久過去,忽而,他將面前的桌子掀翻,怒道:“吾怎會殺害兄長,周公瑾為何就是不信?”
壓制,忍耐,終於,在這一刻爆發了出來。
“主公息怒,當務之急是擋住皇甫嵩的攻擊,保住江東基業。”
韓當也是無奈,一邊是不相信,一邊是證明不了。
他夾在中間,兩頭勸說。
現在,真是有些後悔,當初為什麼要和周公瑾一同審問刺客,聽到了不該聽的秘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