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看!”劉辯瞳孔縮小,眯著眼看向諸葛亮。
攻打劉焉,是他今天剛提出來的,只和滿寵說過。
此時,他很想知道,諸葛亮是如何知曉此事的。
難道,真是那一句:諸葛多智近乎妖?
“我昨夜於國子監閱覽古籍,忘了時辰,抬頭望月時,意外看到西南方有一顆星,暗淡無光,想必是那益州牧劉焉命不久矣。而紫微星光彩流溢,故由此推斷,陛下將伐益州。”諸葛亮臉上帶著淡淡的笑。
小小年紀,便給人一種老謀深算,算無遺策的感覺。
站在他的面前,劉辯有種被看穿的錯覺。
他也不再隱瞞,如實說出:“不錯,朕命錦衣衛時刻關注劉焉的死訊,只要他一死,便加封漢中張魯,令其南下攻伐;朝廷大軍逆江而上,攻其不備。”
諸葛亮學著大人的模樣,皺起眉毛:“此計甚好,卻還有些不夠穩妥。”
“別說了!”黃承彥驚恐地扯了扯諸葛亮。
他還不容易得到了造船機會,可不能因為諸葛亮言語衝撞劉辯,而再次失去。
“無妨,且說說,哪裡不妥?”劉辯抬手製止黃承彥,將模型遞還給他,將他打發走:“你先幫朕保管,等福船造出之後,再還回來。”
“張魯此人,並無進取之心, 很少與他人起刀兵,陛下的詔書,也許能夠讓他調兵,但不一定能夠讓他全力攻益州。”
“想讓張魯全力攻打,吸引益州的全部兵力,還需要朝廷大軍進入漢中,威逼張魯,且給益州造成雙方聯手的錯覺。”
“張魯知曉地形,朝廷大軍勢大,兩相結合,才算是穩妥。”
“依你之見,派誰去合適?”劉辯問道。
“西涼馬騰!”諸葛亮眼瞼放下,緩緩說出一個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