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巴為國師,授以玉印,讓八思巴統領天下釋教,由此,八思巴便有了全國佛教領袖的地位。
也才有了後邊的佛道之爭,以全真教為首的道教門派盡數輸給了八思巴領銜的佛教門庭,繼而分崩離析。
此人,正是繼金輪法王之後的下一任蒙古國師,八思巴。
此刻的裴彬仍有些不敢置信的呆呆望向這名苦行僧,但下一秒,一道清脆的聲音響徹帳內。
啪!
!
感受到臉頰上火辣辣的疼,裴彬也不由回過神來,悄悄低下頭顱不敢與身前怒目圓睜的忽必烈對視。
“你太讓我失望了!”
這時,帳內另外一名也是和尚行頭的中年人忽然快步走上前來,於忽必烈身旁深深鞠了一躬:“王爺請息怒,裴先生也是護主心切,難免心急了些,都是自己人,且不妨靜下心來,聽小的一言。”
這人名喚子聰,出家僧人,俗家姓名劉侃,又名劉秉忠,是忽必烈的帳前謀士,為人足智多謀,精通韜略,忽必烈對其甚為倚重。
原著中子聰聽聞忽必烈正在蒙古大營中接見幾名從招賢館招納的高手,當即前往相見,恰逢周伯通闖進蒙古大營,戲耍瀟湘子、尹克西、尼摩星、馬光左等人。
這人當即心生一計,在酒中投毒,假意向周伯通敬酒,企圖將周伯通毒死,不料,周伯通功力深厚,毒酒竟然毫無效果。
後來,蒙古尼瑪察皇后臨朝後,信任權臣溫都爾哈瑪爾,對老臣耶律楚材多方貶斥,後來將其下毒害死,又殺了其子耶律鑄,下令追殺其家屬。
忽必烈徵詢子聰如何處置此事,子聰認為耶律楚材有功於國,英明公正,實有大功,該當保護他的子孫,隨後忽必烈也採納了他的意見,足可見對這人的倚重。
pS:很多人誤以為忽必烈身旁時常出現的中年和尚是後世的百損道人,實則不然,其實是他的謀士子聰,原著都有明確記載。
“哦~子聰先生可有高見?”
這人很聰明,剛才忽必烈還在氣頭上發火的時候他一句話也沒有說,就是等忽必烈把氣撒得差不多了,能聽得進話的時候才正巧站了出來,一來還能賣裴彬一個好臉,好印象。
二來,忽必烈也能沉下心來認真聽他分析,可謂是一舉兩得。
“高見談不上,只是一些小建議罷了,王爺,請。”
伸手示意忽必烈回位,子聰衝仍舊跪在地上的裴彬善意的點了點頭。
“先生可有辦法能救出嘉兒?”
依言坐回主位,忽必烈望向子聰的目光難掩期待。
“不敢說有十足的把握,但,也不是沒有任何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