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樣稚嫩的小陸遙,力氣可比她姐姐大得多了。
如果有不知底細的人貿然對她兩圖謀不軌,很可能會被她們的外表糊弄過去而著了道。
就這麼三人走走停停,一路上吃吃喝喝好不逍遙。
兩個月後,三人渡過黃河,來到陝北,這一天來到了樊川,沿途岡巒迴繞,松柏森映,水田蔬圃連綿其間,宛然有江南之景色。
三人一路上岡,途經一處寺廟,廟門橫額寫著“普光寺”三個大字,東丈知道這裡離那全真教已是不遠。
東丈走到一棵松後翻開長草,看到東丈這幅舉動小陸遙不由好奇的問道:
“哥哥,你在找什麼?”
翻開一處雜草果然看到了一個石碑,露出了“長春”二字,東丈內心一喜不由說道:“找個石碑。”
兩姐妹果真看到東丈翻找到了一個石碑,不由都好奇的走上前頭駐足觀看,只見石碑上刻著:
“天蒼蒼兮臨下土,胡為不救萬靈苦?萬靈日夜相凌遲,飲氣吞聲死無語。仰天大叫天不應,一物細瑣枉勞形。安得大千復混沌,免教造物生精靈。”
這麼一首詩,學過不少詩經的陸青問道:“哥,青學識尚少,這是哪位名家所做的詩?”
東丈遙望山上的風景,摸了摸下巴長出了少許的鬍渣說道:“是一個道士寫的詩。”
“道士?”
兩姐妹同聲問道。
“嗯,就住在這山上,終南山重陽宮全真道教長春真人丘處機。”
“他厲害嗎。”
看到如此好奇的小陸遙,東丈搖了搖頭:“不知道。”
沒再理會什麼都問的好奇寶寶小陸遙,東丈看向鬱鬱蔥蔥的山頂想到了若干年後,宋亡元興,忽必烈住持並召開佛道之辯,佛道兩教精英盡出。
佛教一方高僧雲集,包括少林,大理等眾多高僧,並由大名鼎鼎的元廷國師八思巴領銜。
道教則以全真教為首,崑崙派為輔,兩派精英也是悉數到場,結果道教大敗,不僅全真掌門敗於八思巴之手,被譽為道教翹楚的陸孤瞻,也就是後世的百損道人,玄冥二老的師傅。
也敗於少林渡厄少林九陽功催動的七十二絕技之下,之後全真教分崩離析,大部分教眾剃髮為僧,從道教轉投佛門。
繼任全真掌教的苗道一則率殘部投靠了蒙元,而以陸孤瞻為代表的幾位抵抗精英憤慨全真教的投降,棄劍不用,破教而出。
陸孤瞻的師傅郝大通易名廣寧子,創立了新的道派華山派,陸孤瞻的師兄則遠赴隴西,在悟出七傷拳後創立了崆峒派,並自號木靈子。
心灰意冷的陸孤瞻自負才華過人,乃武學奇才,又常常以王重陽重生自詡,是王重陽妥妥的小迷弟,最最忠實的粉絲。
見全真教四分五裂,便決意要中興全真,重得天下第一的稱號,於是席捲了重陽宮中的典學武藏,隱居於山澤之間數十年,苦心專研破解少林九陽功,七十二絕技之法。
最終陸孤瞻以王重陽的絕學先天功為基石,糅合了道家呼吸吐納練功之法,創出了陰毒無比,掌力猶如排山倒海的玄冥神掌。
這套掌法也得到了昔日恩師郝大通跟昔日師兄的認可,也都輸得心服口服,這時候的神鵰俠已經歸隱許久不見蹤跡,郭襄初創峨眉經年閉關不出,武林中能左右陸孤瞻的也就只有手持真武劍的張三丰了。
之後這孩子中了密宗的魔女幻音之術被擒,但死活不從,苗道一用道家御女之術結合密宗的雙修之法誘惑陸孤瞻,最後陸孤瞻心理防線被破,效忠了元廷。
自此,一代武林天驕翹楚陸孤瞻終日沉迷於漁色採補,成為了蒙元的鷹犬。
再後面的事大家都知道了,苦研了數十年創立出來的玄冥神掌在完整版的九陽真經面前什麼軟用都沒有。
但那時陸孤瞻已經死了,知道的話不知又該作何感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