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每天都向日本駐南京大使館就日本軍人所犯暴行提出報告,併為保證難民的安全問題發出了公開信,此書收錄了關於上述情況的記錄。這些記錄,多半也收于田伯烈編寫的那本書中。
在佔領南京之初, 《紐約時報》 的德丁、 《芝加哥每日新聞》 的斯蒂爾(Archibald T。 Steele)、美聯社的麥克丹尼爾(C。 Yates McDaniel)以及路透社的史密斯 (L。 C。 Smith) 四位新聞記者, 還有派拉蒙影片公司的攝影師門肯(Arthur Mencken),他們都留在南京。在發生南京事件時,這些留在南京的外國記者和其他有關新聞工作人員,紛紛向國外發布訊息,上面提到的田伯烈和徐淑希教授編著的書也很快問世。但是歐美人士大都知道這一事件,一般認為是透過一九四一年出版的埃德加·斯諾(Edgar。 P。 Snow) 的《為亞洲而戰》 (The Battlefor Asia, 1941。 )一書瞭解的。在發生事件時,斯諾並非在南京,所以,他所記述的,似乎也有多少謬誤之處,但出於熟練的記者之筆,無怪乎具有扣人心絃的強大感染力。
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的後身南京國際救濟委員會 (The NankingInternational Relief Committee)在南京陷落後第二年,對南京市區及其附近農村地區在戰爭中的受害情稅進行了調查。調查結果已公開發表,題為。南京地區戰爭受害情況。 (War damage in the Nanking area, December, 1937 to March,1938, Shanghai。 1938。 70 p。)。這是一份出色的調查,但其推算方法有些問題。特別難以同意的是對於死亡的人數作了過少的推算。由於存在這個弱點,即使在遠東國際軍事審判時,辯護方面也沒有把它作為證據提出來,這一點務必考慮進去。
不管怎麼說,遠東國際軍事審判的記錄收羅了有關南京事件的資料。這些記錄十分龐大、複雜,但要簡單瞭解其全貌,可以看一下檢察方面最後提出判刑要求中關於松井石根的部分(《遠速》 ,三八○號,見洞富雄編:日中戰爭史資料8《南京事件》 1,第三一九至三四三頁)。在該書裡,每份資料都標明瞭編號和英文速記記錄的連續頁碼,因此,可以據此作為原始資料。另外,前面提到的檢察方面的證據一九○六,內容以美國駐南京大使館提出的。南京現狀及這份報告為主,而這份報告的筆錄者是駐南京的副領事詹姆斯·埃斯皮(James Espy)。這份材料也綜合而詳盡地記述了南京在日本軍佔領後一個半月時間內的現狀,可以說是重要的文獻(《遠速》,五十八、五十九號,見前引書1,第一四九至一六三頁)。
大約在日華戰爭爆發後的第二年四、五月間,在武漢的軍事委員會政治部也出版了《敵寇暴行實錄》(關於編印這一文獻的情況,郭沫若在他的《抗日戰爭回憶錄》(即《洪波曲》——譯者)中有詳細說明)。我雖沒有見過這本書,但仍然認為,其所收資料是與南京事件有關的。
上述各種資料,除斯諾寫的那本著作和《敵寇暴行錄》外,包括記者德丁的兩次報道,都收集住筆者編輯的日中戰爭史資料8、9《南京事件》1、2中。田伯烈編寫的那本書,作了重新翻譯的嘗試。
中國人和日本人就南京事件所寫的書,這裡不作介紹,但只想推舉一個文獻。那就是《朝日新聞》記者本多勝一的採訪報告《中國之旅》,此書取材於日本軍在中國各地所犯下的屠殺事件的後果——一九七一年在中國的特別關懷下調查所得。不言而喻,書中關於“南京事件”佔了很大篇幅。對此出色的報告文學,務希大家一看。
在日本,企圖把南京大屠殺事件當作“無稽之談”的,有已出版的鈴木明、山本七平、前田雄二等人的著作,它們引起了反響。我在本書第二編,將對他們的觀點進行批判,希參閱。
概 況
如前所述,斯諾的記述是第二手資料,因而可能有錯誤,但要概括瞭解日本軍對南京市民所採取的殘暴行為,那是比較合適的材料。先抄錄了部分如下:
現在世界上到處可以聽到關於南京屠殺的血腥事件。根據南京國際救濟委員會委員告訴我的計算數字,日本軍在南京至少屠殺了四萬二千人。
而且其中大部分是婦女和兒童。又說,在從上海向南京的進擊中,估計有三十萬人被日本軍殺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