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再大,名字也不能帶回音啊。
所以王羲之只在原來的字上把邊角拓開,使每一個字看上去都像是重寫的一樣,王大神看來酒喝得正好,心情也愉悅,隨手幾筆先把“亡月”連在一塊,使我們學校迴歸本名,再抹勾提腕,把“才文”兩個字也勾畫出來,再看“育才文”這三個字——我也看不出好壞來,但至少看上去是渾然天成了,王羲之忍不住道:“嗯,今日這三個字,寫得竟比《蘭亭序》還滿意幾分。”他得意之際正要把下面的字也描出來,一眼看到柳公權在邊上躍躍欲試,便把筆遞過去:“剩下的就有勞柳老弟了。”
柳公權點點頭,也不說話,提筆就寫,看來是早就醞釀足了情緒,於是“武學校”這三個字就在他手底下重新做人(字)了。我現在才想起來,人們老說“顏筋柳骨”,我只知道這個典故說的是有兩個人書法好,至於是哪兩個人真沒細問過,看來這“柳骨”多半就是說柳公權,後三個字經他一寫,格外崢嶸,連我這外行都看得津津有味,尤其那個“武”字,真是劍拔弩張,看著就帶種。
四個老頭各施絕技完畢,相互一笑,然後齊聲跟我說:“掛起來我們看看。”
而這時我已經把這面校旗仔細地面衝裡摺好小心地揣到懷裡了……
在他們的監視下,我只好苦著臉把旗子又升上去,我們地大旗迎風招展,旗中,兩個人勢成水火,最妙的是平分秋色之下居然能讓人有意無意地體會到那個小人兒的奮發精神,形態逼真程度已經超越三維動畫,遠遠看去,簡直就像在杆子上掛了倆真人——挺恐怖的。至於旁邊的字,外行人不作評論,但是後來雖然掛的都是複製品,我們的校旗仍屢遭盜竊,這種雅賊我們抓了不少,但還不能打,因為都是些電視上經常露面的人,最後我們只得把很多畫協書協一些市內知名人士列入本校不歡迎名單……
第三卷 史上第一混亂 第八章 洗筆池
頭們欣賞了一會旗,都很滿意,吳道子遺憾地說:“在,要不讓他即興賦詩一首,豈不是千古美談?”
我說:“我抽空就把他接回來,他現在跟杜甫在一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