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托出:“明天(2001年10月26日),美國《福布斯》雜誌要在公佈‘中國內地100富豪榜’。根據我們提前拿到的名單,楊斌總裁被排在了第二位。我們想對楊總裁進行專訪。”
最後,記者特意“將軍”:“我已經連夜趕到瀋陽了。”
結果令人大喜所望,楊斌的秘書沉吟了幾秒鐘:“那好吧,下午三點以後,你過來吧。”
令人興奮!記者終於能夠痛快地吃下火車上帶來的那桶泡麵,然後躺在賓館休息一下,等待下午3:00的到來。
在記者的第一次報道楊斌之後,有媒體曾經在它的報道說起記者第一次採訪楊斌的這段曲折經歷。不過,或許是以訛傳訛,那篇報道中這樣寫:“記者(本書作者——筆者注)謊稱是中國花卉協會的人,楊斌才答應:給5分鐘交談。”
這樣的細節其實是不準確的——首先,與記者通話的是楊斌的秘書而不是楊斌本人;其次,記者冒充的是“中國蘭花協會”的人,因為楊斌企業生產的主要產品就是蘭花種苗,以“蘭花協會”的名義自然更容易見面;第三,“閻王好見,小鬼難纏”是不假,但是對方並沒有說只允許5分鐘訪問,事實上,每次見到楊斌後,這位頗“講意氣”的富豪對本報記者都還是以禮相待的。
6。與楊斌的第一次親密接觸
楊斌顯然不是那種可以讓你坐下來採訪的人。他要一如既往的起身去巡視他的工地,他的談話也不會按照邏輯向你完整地講述一個完整的故事或者一條完整的理念——
如果你先第一次來到瀋陽這座傳統的重工業城,看到這座至今還保留著許多蘇(聯)式建築的灰色調的城市,然後再來到瀋陽西北郊這座叫“荷蘭村”的衛星城,你一定會被荷蘭村與瀋陽市的強烈對比所震撼。
整個是荷蘭風格的紅牆尖頂,到處都是歐式的廊柱和路燈。風車,人工河,廊橋,洋房,別墅,玻璃溫室……儘管當時荷蘭村的工地上充滿機器轟鳴,但是僅憑已經完成的建設,你就完全可以將她認作是人間聖景。
荷蘭村的大門口正上方,張貼這這樣的標語:“我們唱著東方紅——建設《新瀋陽》——開拓二十一世紀新時代”。寬闊的大路兩側,正如本報記者袁一泓的報道中所描述的,密密麻麻地佈滿了歐式的住宅樓。
楊斌的辦公樓就位於荷蘭村正中的位置。後來記者獲得的資料顯示,這棟建築完全是按照荷蘭阿姆斯特丹火車站1:1的比例所建。
請記住“荷蘭村”中這座名叫“阿姆斯特丹火車站”的樓房。在2002年到來之前,這裡一直是楊斌及其公司的辦公場所;而在2002年以後,正是這座樓房的轉讓,成為投資者置疑楊斌挪用上市公司資金的焦點。
回到2001年10月25日的下午3:00。繼續講述記者對楊斌的專訪。
下午3:00,記者準時到達楊斌的辦公室——荷蘭村“阿姆斯特丹火車站”的主樓三層。
楊斌的秘書,一位眉清目秀的男士向記者介紹:楊斌有午睡的習慣,如果沒有特殊情況,他一般下午1:30左右準時午睡,下午3:00左右準時起床。起床後,他一般都會自己開車去視察正大興土木的荷蘭村工地。
不過,楊斌秘書的介紹並不完全準確。當天下午4:00左右,楊斌才從他那設有套房的大辦公室午睡醒來。而此刻,在外間等待見楊斌的,包括記者在內,已經坐了三四人。
在楊斌開啟他辦公室房門的第一時間,記者自然是第一個搶先進入的客人。
很慚愧,今天的記者無法再回憶楊斌辦公室的佈置。或許是由於對於細節的忽略,或許是因為當時的匆忙和緊張,記者如今只留下這樣的印象:楊斌擁有一張非常寬闊的辦公桌,桌上放著巨大的菸灰缸,案頭擺放著他與一位外國政要的合影——是澳大利亞總理霍克?還是日本前首相海部俊樹?記不清了。
至於楊斌本人,記者第一次見他的印象就是:第一,這位富豪真黑,38歲的楊斌黑面板、黑臉龐,整張面孔好像浸泡過一層煤灰;第二,這位富豪真胖,身高在165厘米左右的楊斌,體重估計已經接近200斤,大腹便便,手掌厚實;第三,這位富豪一點都不像南京人,反而像一個北方的富農,土氣,豪爽。
因為有這些特徵,記者在此後的報道中,將楊斌稱為“黑馬富豪”應該是準確的:楊斌在財經界一直不為人所知卻一出現就排名“中國第二”,當然是“黑馬”;另外,楊斌人長得的確是“黑”。
楊斌的這些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