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此,炎帝政權控制了長江、黃河兩大流域,成為中國遠古早期文明的一個最大的政治集團。
魁隗二十一歲即帝位,在位執政虛記五十八年,卒於魁隗五十八年,享年七十九歲。遺體葬在陳倉炎帝陵(今陝西寶雞市東),帝號魁隗,尊號炎帝。
炎帝魁隗氏政權六任帝——姜共工,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水神共工,其實就是第六任炎帝。
我們後世所說的火神祝融和水神共工之戰,其實便是第五任帝王祝福與第六任帝王共工的爭權奪位之戰。
共工生於帝祝融二十八年,出生在蒲水流域的肖金。共工自幼勇武好鬥,成人後智勇雙全,目空天下。
共工是一位很有野心的人,自認為他的才能是天下第一,將來繼承帝位非他莫屬。但是帝祝融偏偏不買他的帳,晚年時決定立自己的長子長琴為帝位繼承人。共工堅決反對,認為長琴少才無德,不堪為帝。帝乃一國之君長,應該是有德者居之。言外之意就是隻有我才是當之無愧的帝位繼承人。
帝祝融死後,長子長琴即位稱帝,共工不服,率本部族眾征討,雙方進行了一場惡戰,結果,共工擊敗了祝融之子長琴,長琴被迫放棄帝位,帶領著祝融氏一支離開帝都。(也就是我們熟知的火神水神大戰)
共工氏進入帝都,宣佈自立為帝,以辛巳年為共工元年。
共工氏雖然以武力征服了祝融氏,但祝融氏族並不服輸,仍與共工氏所對抗,此後數十年,雙方經常因為生活和生產上的一些事情發生爭鬥。
氏族內部的不合動搖了魁隗氏政權的統治地位,帝共工十五年(乙未,前4766),炎帝的另一個支脈,崛起於洛水流域的炎帝系神農氏一支強大起來,神農氏第九代大酋長姜農以討伐叛亂為由,率中原各部落聯合西征,擊敗了魁隗氏族,六任帝共工兵敗,只好讓出帝位。神農氏在中原各大氏族及所屬部落的支援下,順理成章地坐上了帝位。
華曦現在瞭解到的資訊便是炎帝與冀西北的軒轅氏族征戰,想來如今執政的是與魁隗氏的先祖同源,皆出自於少典氏的神農氏族。也就是在中原各大部落聯盟的支援下坐上了帝位,正式建立炎帝神農氏政權的炎帝神農,姓姜,名神農,又名粒��2還��劣謔塹詡溉蔚郟��廝淙晃藪擁彌���粗�攬�笫纖淙喚�湊�匚蝗糜諫衽┦希���塹氖盜σ廊皇�智看螅�梢運狄環槳醞醯�粵⑽�垡膊晃��>蓴�氐撓∠籩校�飧隹�笫弦廊輝詿笮猩蕉�康厙�粵⑽�郟�肷衽┦險�ǚ滯タ估瘛�
炎帝神農政權的統治區域,鼎盛時期南至交趾(今越南中、北部地區),北至幽都(今北京市一帶),西至三危(今甘肅敦煌市東南三危山),東至暘谷(今東海沿岸地區)。這是中國遠古時代有文字記載的第一次大統一,東西南北大小數千個部落共尊炎帝神農氏,史稱“萬族共朝”。雖然這種統一隻是一種表面的形式,但也足以證明炎帝神農氏政權當時的影響之大,範圍之廣。
按道理來說,鼎盛時期的神農氏政權是不會容許軒轅氏族這些宵小之輩在自己的額頭上躥下跳的。華曦唯一可以肯定的便是,如今神農氏政權已經逐漸沒落,現在所處的大概時間也應該是六任帝姜來之後的時期。
因為在華曦的印象中姜來應該算是一個明君。姜來執政時,知人善任,大膽使用人才,充分發揮他們的才能。他任命炎帝魁隗氏後裔共工氏的後代句龍為主管農業的官員,官號為后土。
姜來任用的另一位大臣,也是遠古歷史上的著名的人物。他叫姜伯夷,是炎帝魁隗氏的後裔。姜來任用他為主管祭山的官,號為祝官,被後世尊稱為山神。傳說唐堯時的姜四嶽便是姜伯夷的後人,其後代也很發達。商朝末年的姜尚是姜伯夷的後裔,姜尚又名姜子牙,號稱姜太公,因初封於呂地(今河南南陽市西),故又稱呂尚。他曾協助周武王滅掉商朝,被周武王封為齊候,立都於臨淄。春秋五霸之一的姜小白就是姜尚之後。
雖說這姜來執政時期,施行的政治制度依然沒有變,還是實行統一的氏族公社管理制度,主張氏族內不分貴賤,人人平等。但實際上氏族內部已經是貧富懸殊,等級明顯拉大,社會的性質正在悄悄地改變。但,政權依然維持穩定和強大。
姜來晚年時,中國北方有兩股勢力強大起來。一是九黎蚩尤氏建立的冀國,佔據了太行山以東數千裡之地,對中原地區正虎視眈眈。二是崛起於西部甘陝地區的軒轅氏,他們正在沿桑乾河流域快速地向東部發展,企圖與九黎蚩尤氏爭奪太行山以東的廣闊地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