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清晨,時間已經來到了清晨,遠處的海平面上緩緩露出了太陽的額頭,海面上的水霧漸漸散去,海面的能見度逐漸開闊清晰起來。
在海灣的幾處瞭望臺上,機警的族人正警戒地監視著海灣周圍的海面,船塢上幾百條閃爍不停的身影正來回忙碌著,五條龍骨被一條條地相隔鋪開,新船正在趕造之中。按照華曦作出的指示,日落堡作為海鹽和海船製造的中心城鎮。在新造的五艘海船裡,其中一艘是華曦作為兄弟之邦贈送給畲族的大禮物。當然,蓋桑也很識時務地派來二百人專門伐木,只有兩名族人才能夠直接跟隨船匠學習,參與海船製造的全過程。
現在,畲族已經被中華文化同化得幾乎是一體。除了領導者不同外,族人的文化、習俗和部落的發展政策大同小異,如出一轍!海船的製造也不是一時半刻能夠學會的,穆魯他們也是從木筏一步步走過來的,掐指算算也有將近兩個年頭的造船經驗了。
現在,船匠學徒們每隔一段時間,就會被拉到中華學院學習物理和天文地理的知識,雖然大多都是一些華曦所懂得的常識類,但任何高深理論和知識,不都是從基礎上延伸出來的麼?
由於天氣問題,道路已經極為難行,訊息不通,自然也就沒什麼戰事發生。華曦也可以放心地將精力投放在造船上。
海船的船艙有多大空間,這個華曦不知道如何計算出來,不過現在每艘海船都有八個船艙,其中一個船艙能夠裝載四個大籮筐的貨物。不同貨物不同價值,卸貨後再用大秤砣稱量一下,就可計算出實際價值。
華曦現在的心思放在了建造中型海船上。現在的海船都是些小型運輸船,乘坐水手和運載貨物有限。如果要發展遠洋事業,那首先就必須要有指南針和羅盤,然後是海船。指南針能指引方向,羅盤可以為水手提供航行線路的位置。現在指南針和羅盤都有了,就欠缺可以運載大量貨物的海船。
竹帆在上次的航行中已經顯示出他的優越性,但對急需大量資源的華曦來說,目前海船的噸位顯然已經顯得有些力不從心!
小型的船隻容易製造,但是大中型海船可就不一樣了。一個是建造的難度和耗費的物力、時間很多;二來其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識更多,需要不斷地從失敗中吸取教訓才能製造成功。
眼下情況,華曦唯有先讓穆魯他們繼續製造小型海船,待時機成熟才製造中型海船。
因為在現在不需要擔心被其他部落在海上攻擊,因此戰船的製造暫時被擱置在一旁,日落堡所有的多餘人力都被調派到造船中去。得益於蓋桑派來的二百多名畲族青壯,伐木的大部分工作都交由畲族的族人去做,中華人則基本集中在造船上,大走海洋貿易路線。這樣做的效率十分驚人,造船的速度居然小小提升了不少。
日落堡目前還不能像鐵壁和中華城那樣,在食物和其他資源上實現自給自足,還需要車隊從鐵壁運回食物來維持族人的生存。
華曦將下次遠航到港島的出發時間定在了11月底,儘量在春祭開始前趕回來!現在船塢周圍到處擠滿了勞碌繁忙的水手和船匠。在船塢的海面上,大大小小的木筏和海船泊滿了岸邊上,幾乎擠滿了小半邊海灣。
第170章 港島基地
用來交易的食物,華曦自然不會打算從其他城鎮取來。現在正是寒冬季節,野外的獸群大幅度減少,雖說糧食的囤積已經足夠族人的開銷,但是能不去動用還是不去動用的好。
對如何獲得足夠的食物來與高山和草原人進行交易,華曦早就有主意了。新造的五艘海船預計還需要半個月的時間,華曦吩咐族人在這段時間裡,儘快編織出幾十張用蠶絲、麻纖維編織而成漁網。現在的蠶絲和麻雖然不足以大批次的給族人制衣或是做其他用途,不過好鋼用在刀刃上,好材料自然要用到目前最急迫的事情上。
用草藤來做的漁網,往往需要經常晾起來曬乾,否則很容易就會腐爛掉。草藤編織的漁網還有一個缺點,那就是過於笨重,尤其是浸水的漁網,一張十米見方的漁網往往需要五六名漁民才能操控抓牢。新漁網剛好可以將這些缺點大大改善,不但耐用,而且輕便,操縱容易,由於網眼可以更小,捕獲的魚類和數量也可以大大增加。
二十天後,新造的五艘海船全部試航完畢。因為其中一艘新船是華曦贈送給蓋桑的,因此,蓋桑也在徵得華曦的首肯後,安排了幾百人到日落堡接受水軍的訓練。同時,從畲族的內陸河岸渡口,以後可以直接從畲族的渡口上登船,直達鐵壁,然後再經由鐵壁順江而下到達日落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