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江也是一樣,上映後,更是以6100多萬的戰績超越了周星星的《功夫》,從而成為了香江華語電影的“票房之王”。
這麼出色的成績,自然就引起了無數人的追捧。媒體們早就給李懷安算了一筆賬。這部青春片,壓根就沒有什麼大場景,沒有打鬥沒有特效鏡頭,製片成本也只有區區不到3000萬港幣。
但它在寶島拿了幾個億新臺幣的票房,在內地和香江拿了2億6千多萬的票房。只算分賬就讓李懷安賺了無數的錢。
然後再加上廣告植入,以及海外版權收入。大家粗粗一算,頓時就驚呆了,這部電影,足足讓李懷安賺了一個小目標!
這簡直了!
訊息傳出之後,媒體都瘋了。報紙上宣稱,搶銀行都沒有李懷安賺錢快!關鍵的是搶銀行犯法,李懷安的卻是合法收入!
“一部電影,賺足一個億!”
“那些年,李懷安賺了多少錢!”
“史上最賺錢導演!”
“我們的香江夢!財富製造機器李懷安!”
一時之間,無數的報道紛紛出爐。李懷安面對記者的採訪時,笑著擺了擺手:“這部電影,我一開始就沒想著要去賺多少錢。沒有這個想法。我就跟薛導講,讓她按最浪漫的方法來。我們每一個人都年輕過,青春記憶裡也有著不可訴說的那個人,我想用電影呈現給大家。這部電影,是獻給伱我所有人的一部電影。”
“謝謝大家的支援!”
“今年的工作計劃?有,去年就已經立項的《繡春刀》,因為融資,因為薛導一定要讓我主演《那些年》這部電影,所以一直拖延到了現在。不能再拖了,我打算儘快把它拍出來,然後跟影迷們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