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放棄幻想
王總一聽就樂了。拍電影,搞娛樂業,他比不上李懷安。但商業往來,人情世故,他就比李懷安嫻熟多了。
王總道:“懷安,你實話告訴我,在雲夢傳媒分拆之後,你打算到哪裡上市?”
李懷安想了一想,道:“最優選是在香江,其他的都要排在後面綜合實際情況考慮。”
王總就道:“那你還考慮什麼,那就把公司都留在香江,讓香江政府看到伱的堅定決心。”
李懷安嘆了口氣,公司留在香江確實是好。沒有那麼多要交的稅,甚至海外收入還可以免稅。而且不需要驗資,除了被管控的行業之外,什麼行業都可以經營。甚至都不需要註冊地址。
可是問題就是他兩家公司的規模都很大,他在香江買不起大樓,一直租用,每年的租金也是個天價啊。
不像是那些空殼公司,註冊掛個名之後,就滿世界去發展業務,香江的公司只負責收錢就行。
王總給李懷安出了個主意:“你去找香江政府,讓他們給你想辦法,不管是批地自建,還是申請銀行貸款,他們如果知道你會留在香江,肯定會出力支援你。“
到最後王總又給李懷安一顆定心丸:”實在不行,你來找我借錢,利率按銀行的來就行。“
香江比雲夢傳媒厲害的公司,不知凡幾。李懷安很有自知之明,他這點成就,在香江算什麼呀。不說其他行業了,香江的電影公司比李懷安厲害的也有很多。
中國星、銀河印象、邵氏、嘉和、長城、寰亞、英黃、新藝城、銀都等等,哪一家不是大名鼎鼎?哪一家的來頭不是極其驚人,雲夢傳媒在它們輝煌的歷史面前又算得了什麼?
只是李懷安不知道的是,他有些妄自菲薄了。香江電影輝煌過後,就迅速進入了衰退期,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跟風電影的粗製濫造,寶島、南洋等市場的喪失,日韓市場的獨立,好萊塢的大舉進攻等等。都是原因。
香江電影極盛之時,無數的演員和導演都選擇了自己開電影公司。李聯傑、周星星、洪今寶、墨鏡王、大哥成、許氏兄弟等等,他們以前都有著自己的電影公司。
但後來又如何呢?邵氏倒閉了,後來邵大亨不死心,又搞了大都會電影公司,掙扎了一段時間,仍然關門了。
嘉和在2007年賣身給了橙天,現在橙天嘉和也不製片了。玩不轉。
邵氏和嘉和是香江電影的兩大霸主。下場都是如此,那麼其他的電影公司又如何呢?
許冠文、許冠傑兄弟的許氏兄弟電影公司1993年倒閉;洪今寶的寶和電影公司1992年倒閉;新藝城1991年倒閉;大哥成的威和90年代末倒閉;德寶1992年倒閉;影之傑1994年倒閉;最佳拍檔2001年倒閉;劉天王的天幕2003年還完債之後倒閉;李聯傑的正東公司,自從前幾年拍了最後一部《霍元甲》之後,一直沒了訊息……
徐老怪的電影工作室好像還在,但這十年早就已經是江河日下,沒有什麼代表作了。
向氏兄弟的永盛改名中國星,還在營業,但也沒有什麼聲音了。
劉天王在天慕倒閉之後又搞了映藝,周星星在彩星倒閉之後又搞了星輝,偶爾還能看到一下他們的動靜,但跟之前的盛況簡直是雲泥之別。
杜導的銀河映像,雖然每部都是佳作,但受限於香江市場,影響力不大。而且他的出片速度也越來越慢了。
目前在香江,活得最滋潤的電影公司有三家,那就是寰亞、英黃和銀都。
前兩家混得好,那是積極擁抱大陸,與大陸的電影公司進行合作,大力投資合拍片。而合拍片的大賣,又支撐起了它們的業務。
至於銀都機構,那就更不用說了。這本來就是一家國企,是當年香江還沒有迴歸祖國的時候,在當時的寶島和港人眼裡的一家”左派“電影公司。
銀都機構是香江唯一一家出品影片可直接在大陸市場發行的公司,也是唯一一家拍攝的影片不必經過大陸廣電局審批劇本便可以直接開拍的公司。
所以,現在的香江電影市場都凋零成這樣了,那東方好萊塢的名頭靠誰來撐?文娛事業的臉面靠誰來掙?
當然是李懷安和他的雲夢傳媒啦!
而且李懷安的年紀和經歷,極富傳奇性。香江政府都已經開始在打算把他豎立為新一代香江青年的典範了。太勵志了,對於現在日漸迷茫,日漸失去驕傲的香江年輕人,李懷安無疑就是港府的最佳宣傳物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