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1 / 2)

趙小梅聽了王大嬸的話一臉高興,不住的點著頭,聽得餘蘇認同王大嬸的話後就更真切了幾分。

“那真是太好了,嬸兒,我這剛來,啥也不懂,有您這話我可就放心了。以後有事我定找您。”

餘蘇聽得嘴角直抽抽,也不知道這姑娘是缺心眼兒呢,還是有心眼兒呢?

這順杆兒爬的能耐比自己都不遑多讓。

不過看這小姑娘一臉天真活潑的樣子,餘蘇覺得估計真是個缺心眼兒的。

看這應話應得可真痛快,也不怕被人賣了,才見第一面呢,人家說啥她就信。

好在這個年代的人多淳樸,好人是真多,全社會都倡導好人好事,倡導學習雷鋒精神。這要是放在後世,這姑娘怕是才出門就被人給賣了還幫人數錢呢。

趙小梅一點兒也沒懷疑她媽說的過幾年能讓她回家頂工作的事,也一點兒沒多想王大嬸為什麼才和她見第一面就對她這麼熱情。

說是她媽退休了她就能回去頂替工作,可為什麼不能現在直接退了讓姑娘頂上,還非得姑娘下鄉吃回苦才讓頂替工作麼?

過個幾年哥哥弟弟可都要談物件結婚了,那有了兒媳婦,兒媳婦要工作怎麼辦?

至於王大嬸的熱情,無外乎是希望從這姑娘手裡弄點緊俏的票,畢竟她家裡可是有人在滬市做正式工的。

滬市是全國有名的大城市,遠不是大東山公社能比的,有些公社裡緊俏的東西,對於人家來說還真不算什麼。

下鄉知青想回城,真不是說回就能回的,回城雖然有指標,可是一年都不知道有沒有一個,沒看到小前村裡那麼多早幾年下鄉的知青都還待著沒回城麼。

更有些知青已經不抱希望,直接在村裡結婚安家了。

當然也有些還在苦等著,老知青什麼時候能輪上回城指標都不好說,更不要說後面還會來新的知青。

當然,餘蘇知道後世的發展,這些後來的知青還是比較幸運的,不用像第一批知青苦等10年,他們最多再有四五年,也就能回城了。

雖然不確定這個世界是不是完全一樣,不過大方向應該不會變。

對於16歲的姑娘來說,四五年之後正正是青春好時節,倒也什麼都不耽誤,而學習好的還能高考離開。

餘蘇的思維因為趙小梅的話飄得有點遠,等她回神的時候,正好聽到小姑娘說起和他一起來的男知青。

瘦小的艾建軍也是滬市的,不過兩人一個家住河西一個家住河東。看趙小梅那自信飛楊的樣子,估計趙小梅是家住河西的了,畢竟河西才是真滬市人,河東已經是滬市的鄉下地方了。

聽趙小梅說,這次大東山一起來了有幾十個知青,下面的每個村子都安排了兩到三個知青下鄉。她和艾建軍還是坐的同一列火車的同一節車廂。

“也不知道每年怎麼會有那麼多知青要下鄉呢?”王大嬸聽到這麼多人後不禁發出了感嘆。

“是呢,人是真的好多啊,我們那一列火車從南到北,可坐了不少知青呢,只是我們下車早,車上可還有不少人是要去東北那邊的。”趙小梅跟著一臉感嘆。

“聽說東北那邊可冷了,春天都還有好厚的雪呢,不像咱這,春天天氣轉暖了不少。”說到東北,趙小梅有點不敢想那得是多冷啊!

幸好她來了小前村,這和在滬市的天氣差不多,她還挺適應的。

餘蘇對於人多這事可一點不驚訝,祖國是真的地廣人多,見識過後世十幾億人口的世面,這點人數就真不覺得有什麼。

一下午的時光在王大嬸和趙小梅的歡快交流下悄悄過去了一大半,餘蘇也是聽得心滿意足,還補充了一點她之前不知道的訊息。

原來從小前村在大東山和縣城之間,三地其實呈現的是三角形。

從小前村去縣城的路也沒比去大東山遠多少,只是往縣城去要經過幾座大山,需要翻山越嶺,從大東山去縣城就可以直接繞過那幾座山。

村裡去大東山有能過牛車的大山路,所以村裡人都喜歡去大東山,除非是有什麼大東山供銷社買不著的,才會多約上幾個壯勞力一起爬山嶺去縣城。

從大東山轉道去縣城要遠了一倍的路,得耽誤不少時間。爬山嶺雖然容易碰上山裡的猛獸,可是時間短,多叫上幾個人一起互相照應著也都是村裡的慣常操作。

原主大東山都去得少,更是沒去過縣城,這要不是王大嬸說她也不知道,雖然蔡家村就在小前村往縣城去的附近一個山裡。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