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遠仔細且耐心地翻閱了那些由池雨微不遠千里從廣省書店帶回的專業書籍,每一頁都密密麻麻地記錄下了他深入鑽研的筆記和心得,那些枯燥的理論知識在他的不懈努力下,逐漸煥發出了‘耀眼的光芒’,如同一座指引迷航者前行的燈塔,為他研發旋耕機的道路照亮了方向。
不僅深入細緻地研究了土壤結構的複雜性、機械原理的奧秘,還自學了材料科學的廣博知識,力求讓旋耕機的每一個部件都能發揮出最優異的效能,實現最佳的耕作效果。
整個過程中,文博遠幾乎將所有的業餘時間都投入到了這項研究之中,他的腦海中,充滿了關於旋耕機的各種構想和計算。
經歷了無數次的嘗試與失敗後,文博遠的努力終於開花結果,成功地設計出了這款獨特的旋耕機。
機身前部,創造性地安裝了一套可調節深度的旋耕刀片系統,這是整個設計的精髓所在,不僅賦予了機器卓越的土壤耕作能力,還允許操作者根據實際需求和土壤條件,輕鬆靈活地調節刀片的深入程度,從而確保每一次耕作都能達到最佳的作業效果。
緊隨這套先進的旋耕刀片系統之後,是動力強勁、執行穩定的發動機元件,發動機作為整機的“心臟”,源源不斷地為旋耕作業提供著充沛的動力支援。
機體的另一側,則巧妙地設定了便於手扶的操控區域,這款機器的設計緊湊而精緻,整體尺寸並不龐大,即便是單人操作也遊刃有餘。
但是,理想豐滿,現實骨感,由於高品質刀片材料的來源極為有限,文博遠只能退而求其次,利用現階段能找到的廢舊零件進行組裝,這不可避免地讓旋耕機的外觀顯得有些粗糙,功能上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但這並未澆滅他心中的熱情與希望。
研發成功後,文博遠首次啟動那臺由老舊柴油發動機驅動的旋耕機時,伴隨著轟鳴的引擎聲,刀片飛速旋轉起來,雖然目前只能淺淺地翻動土壤,但這已經足以讓他激動不已,因為這標誌著他的夢想正在一步步變為現實。
他特別清楚,這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一旦能夠找到更加可靠、耐用的刀片,旋耕機的耕地效果將會得到質的飛躍。
但是,在決定將這一發明上報農場之前,文博遠的內心充滿了忐忑與不安。
他清楚地認識到,僅憑現有的材料和條件,旋耕機的效能還遠遠沒有達到他心中的理想狀態,尤其是那些旋耕刀片,寬度不足且鋒利度欠佳,嚴重影響了翻土的效果。
但他也明白,這是一個難得的展示自己創新能力和實踐成果的機會,於是鼓起勇氣,找到了連隊隊長範正。
“範正,我最近研發了一個耕地機器,想請您幫忙看看,提提意見。”文博遠的聲音中帶著一絲緊張和期待。
範正聽完文博遠的彙報後,臉上露出了讚許和鼓勵的笑容。
農場一直以來都鼓勵知青們發揮創造力,推動農業技術的革新,但遺憾的是,之前的嘗試大多未能取得顯著的成效。
不過,自從池雨微因為農藥創新獲得表彰後,農場的研發氛圍變得更加濃厚,雖然還沒有新的突破,但知青們的積極性和信心都被極大地激發了出來。
現在,文博遠的出現無疑給農場帶來了新的希望和可能。
文博遠見範正面露讚許之色,心中稍安,但生怕範正會因為旋耕機目前存在的問題而對其失去信心,連忙解釋道:“範隊長,現在主要是因為刀片的問題,如果能找到更好的刀片材料,效果肯定比現在要好得多。”
範正聞言,笑著擺了擺手:“文博遠啊,你能一個人把這個旋耕機做出來,已經非常了不起了。你在這兒稍等片刻,我去叫汪場長一起過來看看,咱們一起討論討論。”
文博遠原本打算先解決刀片問題,待旋耕機效能更加完善後再正式向農場彙報,但範正的積極態度讓他既感到意外又倍感壓力。
在等待汪場長的過程中,文博遠心中不斷地盤算著如何更好地闡述自己的設計理念、目前遇到的難題以及未來可能的改進方向,力求在彙報時能夠條理清晰、重點突出,給領導留下一個好印象。
汪保國農場長正坐在寬敞明亮的辦公室裡,手握著電話,眉頭緊鎖地處理著農場日常的事務。這時,門被輕輕推開,範正一臉喜色地走了進來,打斷了他的思緒。
“場長,有個好訊息,咱們農場有知青發明瞭一個叫旋耕機的機器,據說能大大提高耕作效率,特意過來請你去看看!”範正的聲音裡難掩興奮,如果旋耕機真的能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