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所有困難都將被克服(1 / 2)

萬寧縣沿海的龍滾、山根、和樂、港北、大茂等公社,倒塌房屋多間,死傷人員127人,其中死亡77人,重傷15人,輕傷35人。全縣水稻受災面積25萬畝,佔播種面積的83。全縣15個水庫出現裂縫漏水,26條渠道崩塌。

陵水縣全縣11個公社,有9個公社遭受颱風襲擊,倒塌房屋多間,損壞房屋多間,死傷105人,其中死亡72人,重傷15人,輕傷18人。農作物受害面積18萬畝,佔播種面積的75。

三亞市是颱風登陸點,全市9個公社,有7個公社遭受颱風襲擊,倒塌房屋多間,損壞房屋多間,死傷118人,其中死亡78人,重傷13人,輕傷27人。

農作物受害面積10萬畝,佔播種面積的83。

黎族苗族自治縣也受颱風襲擊,倒塌房屋1000多間,損壞房屋500多間,死傷15人,其中死亡10人,重傷2人,輕傷3人。農作物受害面積2萬多畝。

海口市區當時有房屋間,其中倒塌1443間,損壞6590間,重傷21人,輕傷96人,死牲畜145頭。

海口市的農村也受災嚴重,倒塌房屋多間,損壞房屋8500多間,死傷100多人,其中死亡60多人。農作物受害面積11萬畝,佔播種面積的60。

颱風過後,瓊州島災區一片淒涼。

公路兩旁的樹木幾乎全部被拔光,電杆東倒西歪,電線斷落,橋樑被沖垮,交通中斷。

有些村莊,房屋倒塌無遺,剩下的殘牆斷壁,也搖搖欲墜。

人們被壓在瓦礫之下,有的血肉模糊,有的已經斷氣,有的還在呻吟。

牲畜家禽,死的死的,傷的傷的,活著的也奄奄一息。

田野裡,水稻被颳得只剩下稻樁,有的還被海水浸沒,一片白茫茫。

面對這場突如其來的特大自然災害,瓊州島上的人民沒有被壓垮。

在省委的統一領導下,各級黨組織迅速組織廣大幹部群眾奮起抗災救災。

災情發生後,省委、省革委會立即組織幹部、工人、解放軍指戰員和醫務人員深入災區第一線,投入緊張的搶險救災鬥爭。

駐島部隊先後派出指戰員3萬多人次,出動車輛600多臺次,搶救、轉移受災群眾4萬多人,運送救災物資1000多噸。

搶險救災過程中,廣大幹部群眾和解放軍指戰員表現了高度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

有的幹部不顧個人安危,奮力搶救受災群眾;有的醫務人員連續幾天幾夜奮戰在搶救傷病員的第一線;有的解放軍指戰員不顧疲勞,連續奮戰,直到累倒在搶險工地上。

她們南田農場沒有水稻田,地裡農作物保護得當,颱風天下,損失不多。

但池雨微她們聽到其他農場的情況,心急如焚,毫不猶豫地應如趕往附近的其他農場,決心伸出援手,共同應對這場突如其來的災難。

颱風肆虐之後,原本挺拔的水稻如同被無形之手按壓,齊刷刷地匍匐在泥濘的大地上,一片狼藉之中,卻也透露出幾分不屈的生機——稻穗已近飽滿,金黃色的希望在風雨中搖曳,彷彿在訴說著即將收穫的喜悅。

儘管情況不容樂觀,但大家心中都有一個堅定的信念:即便提前幾天收割,也總比眼睜睜看著這些辛勤耕耘的成果毀於一旦要好得多。

颱風的不確定性讓每個人心頭都籠上了一層陰影,大家都知道,若不及時採取行動,這些倒地不起的水稻很可能會因雨水浸泡而發芽,一年的辛勞將付諸東流。

收割工作異常艱難,倒地的水稻不僅難以把握,而且隨著不時颳起的陣風,更是增添了不少難度。

池雨微、黃夢等人,出發時雖已全副武裝,頭戴斗笠,身披雨披,但在狂風驟雨之下,這些防護措施顯得微不足道。

不久,雨披被狂風撕扯得搖搖欲墜,斗笠也幾乎被掀飛,她們最終只能硬著頭皮,在傾盆大雨中堅持收割。

雨勢最猛烈的時候,天地間彷彿掛上了一幅厚重的雨簾,視線模糊,連眼睛都難以睜開,雨水順著臉頰滑落,灌入口中,苦澀而冰涼。

即便如此,也沒有人停下手中的鐮刀,大家只是偶爾停下,匆匆抹去臉上的雨水,又迅速投入到緊張而有序的勞作中。

這片被風雨洗禮的土地上,每個人心中都明白,糧食是生存之本,是維繫家園安寧的基石。

一旦損失慘重,未來的日子將充滿不確定性,甚至可能威脅到每個人的基本口糧。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