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土壤排水性好,有利於紅薯根系的生長與膨大,是紅薯高產的重要因素之一。
抬頭望向天空,瓊州島溫暖溼潤的氣候、充足的陽光,為紅薯的生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
“看來,咱們實驗田的土壤條件確實不如你們農場啊!”秦教授感嘆道,語氣中既有對現實的認可,也有對未來改進方向的思考。
但是,秦教授並未止步於此,高產的背後必然還有其他因素,“你們有沒有什麼特殊的照顧方法?”
汪保國想了想,將目光投向了一旁的範正。
紅薯的育苗工作一開始是由池雨微負責的,後來紅薯苗被移栽到地裡後,主要由範正監管。
至於特殊的照顧方法,汪保國確實不太清楚。
“範正,你好好想想,池雨微同志在育苗期間有沒有做過一些特別的事情?”汪保國催促道。
普通育苗也就那幾個步驟,池雨微當時有沒有特殊操作還得仔細想想。
範正回憶起了那段時間,她在育苗時也確實下了不少功夫。
不僅提前給要育苗的紅薯地施足了肥料,還提前對土壤進行了殺蟲處理。
那些紅薯苗剛長出來的葉子又綠又大,移栽到地裡後長得特別快!
“難怪這些紅薯能長得這麼好!”秦教授聽後,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
“其實,池雨微同志在育苗階段還有一些細節上的創新,”範正補充道,眼神中閃爍著對同事智慧的敬佩,“傳統育苗方式,紅薯苗的密度往往較高,這樣雖然節省了空間,但容易導致苗間競爭激烈,影響個體發育。決定適當降低育苗密度,給每株紅薯苗提供更充足的生長空間。”
“這個做法確實巧妙,”秦教授讚許地點評道,“降低密度不僅可以減少苗間的養分爭奪,還能讓每株苗得到更充分的光照和空氣流通,這對於增強苗勢、提高移栽後的成活率大有裨益。”
汪保國聞言,也露出了讚許的神色,這次農場之所以能夠取得如此顯著成果,絕非偶然,這是與科學實踐相結合的必然產物。
現代農業的發展,不僅需要先進的科學技術,更需要像池雨微同志這樣敢於嘗試、善於總結的農業人才。
“這次考察,對我們來說收穫頗豐。”秦教授十分感慨,“親眼見證了科學種植方法與精心管理如何共同作用於農作物,實現了產量的飛躍。這不僅為我們提供了寶貴的研究案例,也激勵著大家更加深入地探索農業生產的奧秘,為推動農業科技進步貢獻自己的力量。”
汪保國和範正則相視一笑,這是最好的回報。
隨著夕陽西下,一行人在田間地頭結束了這次意義深遠的交流。
秦教授他們帶著滿滿的收穫和對未來的計劃,踏上了歸途。
而對於南田農場來說,這只是一個新的開始,他們將繼續秉承科學種植的理念,不斷創新,努力成為現代農業發展的典範。
農業研究所的專家們在一系列嚴謹的研究工作結束後,滿載著希望與成果,精心挑選了一部分優質紅薯作為下一輪育苗的寶貴材料,它們將被寄予厚望,在未來的實驗田裡綻放出更加燦爛的生命力。
與此同時,南田農場也迎來了商薯19的正式收穫。
陽光正好,知青們手握鋤頭、鐵鍬,在這片充滿希望的土地上來回穿梭。
隨著一鋤鋤下去,一壟壟“商薯19”的紅薯如寶藏般破土而出,它們一個個體態飽滿,皮色鮮亮。
田間地壟上,剛出土的紅薯堆積如山,空氣中瀰漫著泥土與薯香交織的清新氣息,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難以言喻的豐收喜悅。
忙碌而有序地去泥、分揀、裝車,整個現場呈現出一派熱鬧而繁忙的豐收景象。
儘管“商薯19”的種植時間相較於傳統紅薯品種稍晚,但其驚人的生長速度和產量卻讓人驚喜不已。
範正站在田埂上,心中暗自盤算,等這批紅薯全部收穫完畢,一定要仔細統計畝產量,看看這新品種到底能帶來怎樣的奇蹟。
明年的南田農場,或許將迎來一場前所未有的變革——全面種植這種高產高效的“商薯19”。
經過辛勤努力,地裡的紅薯全部已被收穫,統計結果顯示,畝產量竟然達到了驚人的3000多斤,這一數字不僅遠超他們原先的預期,更是傳統紅薯品種產量的兩倍有餘。
農場長汪保國得知這一訊息後,激動之情溢於言表,深知這意味著什麼,對於農場的發展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