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池立國進入廚房,開始忙碌起來。
邊捲起袖子邊大聲呼喚:“小遠,別窩在房裡了,過來給我搭把手。咱們生火去!”
在臥室裡埋頭做作業的池明遠連忙合上書本,快速應了聲:“好嘞!爸,我來了!”
興奮地站起身,飛奔至廚房。
廚房裡,父子倆一個掌勺,一個添柴,配合得默契十足。
池立國熟練地揉著麵糰,切成小塊,丟入沸水中。
池明遠則在一旁小心地添著柴火,生怕把火燒得太旺或太弱。
不久,廚房裡便飄出了誘人的香氣。那是疙瘩湯獨有的溫暖味道,混合著白菜的清新、蔥花的香氣,還有那一抹不易察覺卻令人垂涎的香油味。
四碗熱氣騰騰的疙瘩湯很快便被端上了餐桌。
看似樸素無華,實則蘊含了家的味道和父親的心意。
湯裡的每一塊疙瘩都飽滿而有嚼勁,湯汁鮮美可口,讓人忍不住想要再喝一碗。
黃臘梅輕嗅著空氣中的香氣,不禁笑道:“你這傢伙,家裡的香油總共就那麼點,做個疙瘩湯也捨得放進去。”
言語間雖有責備之意,但更多的是對丈夫疼惜家人的欣慰和感動。
池立國爽朗一笑,毫不在意:“香油嘛,就是為了吃的。只要大家吃得開心,再珍貴的東西也值得。”
“小微、還有小遠,你們倆覺得怎麼樣?好吃不?”池立國滿懷期待地看著孩子,彷彿在期待他們的認可和讚美。
池雨微和池明遠相視一笑,沒有過多的言語,只是埋頭大口地吃了起來,動作和表情都在表達對這頓簡餐的滿足與喜愛。
大哥池明輝和大嫂還沒下班回來,剛吃完早晚餐,池雨微一家人卻並未就此閒下來,而是緊接著又投入到另一場溫馨而忙碌的活動中——包餃子。
黃臘梅家的院子裡,燈光柔和,映照出一片溫馨而和諧的景象。
夜色漸深,但家人的歡聲笑語卻驅散了寒意,讓整個院子充滿了暖意。
廚房裡,案板上鋪著一塊潔白的紗布,上面醒好的麵糰柔軟而有彈性,彷彿等待著被賦予新的生命。
旁邊,一大盆旺盛的柴火燃燒著,火光映照著每個人的臉龐,也映照出了家的溫暖。
黃臘梅手法嫻熟地將麵糰揉、擀,一張張薄如蟬翼的餃子皮在她手中誕生,動作流暢而富有節奏感。
餡料也是精心準備的,香氣四溢,令人垂涎欲滴。
豬肉白菜餡鮮美可口,豬肉大蔥餡濃郁誘人,素餡的蘿蔔絲清新爽口,木耳雞蛋粉絲餡則帶著醇厚與鮮美。
池雨微站在母親身旁,有些生疏地拿起一張餃子皮,嘗試著回憶包餃子的技巧。
手指略顯笨拙,剛開始包出的餃子形狀各異,引得一旁調皮的小弟池明遠一陣嘲笑:“嘿,姐,你看你包的,你這技術退步的也太多了。”
池雨微不甘示弱,佯裝生氣地瞪了弟弟一眼,嘴角卻藏著一絲笑意:“還說我了,也不看看自己包的是個啥。你看著吧,等會兒我這邊就越包越漂亮了。”
姐弟倆的拌嘴聲在溫馨的空氣中迴盪,增添幾分樂趣。
母親黃臘梅在一旁笑而不語,眼裡滿是寵溺地看著他倆。
父親池立國則在一旁默默耕耘,他包的餃子整齊劃一,每一個都像是藝術品。
不愧是在廠裡做大師傅的人,手藝果然不凡。
一家人的歡聲笑語中,餃子越包越多,漸漸堆滿了幾個托盤。
為了儲存這份‘新鮮出爐’的美味,黃臘梅決定將餃子進行冷凍。
細心地在托盤上撒上一層薄薄的乾麵粉,防止餃子粘連。
然後將一盤盤餃子整齊地排列在室外,任由寒風帶走水分,留下堅硬的外殼。
待餃子完全凍硬後,再將它們轉移到陶罐中封存起來。
這樣隨吃隨煮既方便又快捷,反正現在天氣寒冷,餃子根本不怕壞掉。
整個包餃子活動持續了兩個多小時才結束。
中間大哥大嫂他們回來吃了煮餃子也過來幫忙。
到了除夕那一天,周圍被一股溫馨而繁忙的氣息所籠罩。
街道上,一盞盞紅燈籠如同點點繁星,錯落有致地懸掛在屋簷下,與隨風輕揚的彩旗交織成一幅幅生動的節日畫卷。
中國結,這古老而寓意吉祥的裝飾物,更是隨處可見,它們或掛在店鋪門楣,或繫於行道樹梢,無聲地傳遞著新年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