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7鳳凰堆的實驗253
這些高溫等離子體在達到1.5億度後,密度達到9x10的21次方個\/升,超過極限粒子量密度5x10的21次方個\/升。
我們知道空氣在常溫下的粒子數是2.688x10的22次方個\/升,兩者相差約30倍。
氘氚聚變要達到正常反應,需要三重積大約大於5x10負3次方mskev,鳳凰堆的三重積達到9x10負3次方mskev,符合商業化運營標準。
1.5億度的高溫等粒子體穿過磁流體發電機引起感應電流,功率達到10萬千瓦以上。
實驗進行了10秒鐘後,等離子體加熱結束,內部的亮度迅速降低,漸漸等離子體又變成氦氣,從真空腔中排出去,經過水冷發電機,當然這幾克廢氣帶不起發電機來。
在腔內溫度下降到幾百度時,才將大閥門開啟。如果在高溫時開啟,反應腔內進入氧氣,腔內的裝置容易發生氧化效應,會對一些零部件和儀器產生危害。
隨著溫度的降低,核輻射也迅速減弱下來,氦元素反應產生核輻射的能量很小,幾乎對人體不產生危害,但是為了安全,還是要預防萬一。
經過全面檢測,整個鳳凰推執行很穩定,所有的儀器和部件都很正常,除了將真空腔清理一下外,維修人員基本沒有什麼工作。
張衝志帶領各個團隊對這次實驗的資料進行全面分析,從中找尋更多有用的資料。
對於這臺8字形仿星器,是世界上第一臺,裡面等離子體執行也是第一次,這次實驗為等離子體數學模型提供了真實的資料,這是十分珍貴的。
再完善的理論與現實也會有差距,科學發展就是一個不停試錯的過程。
先由實踐產生理論,再由理論指導實踐,發現其中的理論錯誤,然後改正,再將理論在實踐中檢驗,這樣一步步讓理論達到完備的程度。
透過這次實驗,數學模型和系統控制小組對原有資料調整,進行完善。
其它象磁流體發電技術、微波加熱技術、輸入電流、輸出電流等小組都根據最新資料改進技術,爭取讓下次實驗更合理,更安全,更高效。
張衝志將這次實驗向首輔和陸院長做了彙報,兩人很高興。
首輔對陸院長說:“張衝志雖然只有34歲,但是說話和辦事不急躁,實事求是,幹事有計劃有步驟,心中有數,真是可貴!”
陸院長點點頭說:“歲月不饒人,我們都快八十歲了。”
首輔說:“自從泰山一行之後,我覺得身體一直很好,我們就再為年輕人站站崗,讓他們多成長几年,心智成熟一些,我們也好放心。”陸院長聽了也點頭同意。
接下來鳳凰堆的實驗逐漸密集起來,每天從一次,到二次、三次、四次……,時間也從每次10秒鐘逐漸加長到30秒、一分鐘、二分鐘、五分鐘……,各個儀器越來完善。
整個高溫等離子體數學模型已趨於完備,鳳凰堆的主控系統也完善起來,張衝志只讓黑星在後臺監控,整臺系統全部交由風凰堆智慧AI主機來控制。
第一次鳳凰堆點火實驗是由黑星全面掌控,所以那天張衝志很放心。
現在AI智慧電腦已經學習成長起來,再加上系統進行不斷完善,黑星的負擔減了下來。
時間到了9月28日,張衝志與劉同桂、墨飛天、孫曉路、魯純青、宋廣濤、於民等人商議後,決定將等離子體實驗加到十分鐘,這樣就會超過升級後的螺旋石x的九分半鐘,而且它的實驗溫度是8000萬度。
ItER在4125年準備啟動時計劃400-60秒,經過多次提升後,已達到410秒,溫度為1億度,成為託卡馬克裝置的No.1.
螺施石x在4121年完成升級後,僅達到了360秒,也就是6分鐘,以後在4126年又進行了一次升級,使磁場強度達到了70特斯拉,採用新型水冷偏濾口,在4131年完成升級。
經過除錯後,完成了570秒的點火實驗,實驗溫度達到8000萬度,但是在其後大修了起來,到現在也沒有再做這個高強度的實驗。
而今天,鳳凰堆將挑戰這一記錄,從而驗證自己的效能。
上午10點鐘,各項工作準備就堵後,張衝志宣佈實驗開始,這次由於民激動地按下紅色啟動按鈕。
鳳凰堆由於沒有許多氦冷裝置,所以啟動迅速,執行平穩,只有巨大的電流在ZcZ導線中流動,很快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