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奈米的光子是軌道角動量等於0的一個355奈米的光子,透過bbo晶體產生的。
根據角動量守恆定律,這一對糾纏光子標記為1號和2號,角動量分別為+1和-1,這標誌著它們兩個的角動量之和加起來為零,這樣才能保證角動量守恆。
有了量子糾纏的光子以後,就可以拍照了,如是就有了我ppt上的這組照片。
張衝志的圖片同步出現在大螢幕上,看起來很直觀。
他接著講解,我們用狄拉克符號表示:……(太深了略去)。
他們的實驗得到的貝爾不等式相關引數S=2.443,大於2,雖沒達到最大糾纏,但這無疑再次說明了,量子糾纏是真實存在的。
這些照片為我們研究量子糾纏提供了直觀的依據。
接著我再講一下“為什麼量子糾纏無法傳遞資訊這個說法是錯誤的,而正確的說話是無法利用量子糾纏超光速地傳遞資訊。”
對於兩個量子比待,你一開始不知道他們的狀態,別人測完了告訴你結果,並說是糾纏態,這個量子糾纏不就可以住遞資訊了?
當然我們還不能確定是什麼的糾纏態,一測量確定是四個貝爾態之一的一種,這不是又獲得了資訊?……
現在已有大分子糾纏實驗和鼓膜糾纏實驗,讓我們對量子糾纏的應用充滿希望……
最後我為大家拓展一下思路和視野,剛開始時我說量子糾纏是理論物理最詭異的事件之一,因為還有一個事件是蟲洞。
而蟲洞又被稱為“愛國斯坦一羅森橋”,也是在4035年由愛國斯坦和羅森合作的論文中提出的。
這兩篇在4035年寫出的兩篇論文,分別提出了量子糾纏和蟲洞的預言,看似沒有什麼聯絡,但是量子糾纏可能為相對論提供橋樑,使其延伸到量子領域。
這又要涉及到黑洞,黑洞能夠將它的幾何結構分隔為兩個區域:
在事件視界外,空間被彎曲,但物體和資訊仍能逃離到外部區域。
但是在事件視界之內,物質和資訊進去了就再也無法出來。
從外部看,兩個黑洞是相距很遠的兩個獨立實體,然而它們可能共有一個內部區域,它們之間有可能被蟲洞連線起來。
那麼我們就可以認為一對黑洞可以相互糾纏,而量子糾纏在兩個黑洞之間創造了一個幾何連線。……
根據我們現在的理論,黑洞只有質量、角動量和電荷,俗稱“黑洞五毛”,它與一個基本粒子的性質一樣,既然粒子能夠進行量子糾纏,那麼黑洞為什麼不可能?
至於怎樣製造兩個相互糾纏的黑洞,讓它們產生蟲洞,我只能說理論上可以,但是現實中很難很難。……
在講課過程中,他經常一指一位學生,並叫出他(她)的名字,讓他(她)回答問題。
而且對於盎語口語表達能力稍差的人,他還可以讓他(她)們用母語解釋,他有時用他(她)們的母語交流幾句。
一上午下來,他叫起的學生有十六七個人,都是不同國家的,張衝志都能用對方的母語交流。
這一手震驚了所有人,這人不僅能認識他們所有人,而且還會用十幾種語言,進行對話交流都沒問題。
本來就被張衝志旁徵博引征服了的達特茅斯的學生們,這下都跪服了。
僅僅二十多歲,這學習能力、語言能力,真是蓋壓全校,張衝志一課而紅,他的名字再一次名揚達特茅斯。
不過這次與上次武力出名不同,這次是實實在在的學識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