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質子高能對撞
急速看完各種資料,張衝志與威滕教授正要分析已經獲取的資料,這時有人宣佈今天的實驗將要開始,於是所有的觀測裝置進入觀測狀態。
十五分鐘後,高能質子對撞實驗開始進行,各種資料又大量產生出來。
大型強子對撞機利用數千個種類不同,型號各異的磁體,給該加速器周圍的質子束指引方向,這些磁體中有長15米的雙極磁體和四極磁體。
雙極磁的作用是彎曲粒子束, 5至7米長的四極磁體用來集中粒子流。
在碰撞前,還要利用磁體“擠壓”粒子,讓它們靠的更近,以增加它們成功相撞的機會。
由於質子非常小,讓它們相撞,就如同從相距10公里的兩地發射兩根繡花針,讓它們半路相撞一樣。所以每次相撞都是採用粒子束相撞,每個粒子束都有數億的粒子。
隨著實驗的起動,在粒子入射到主加速環之前,會先經過一系列加速設施,逐級提升能量。
先由兩個線上加速器所構成的質子同步加速達到50mev的能量,接著由質子同步推進器提升到1.4Gev,再經過質子同步加速環,接著由超級質子同步加速器將質子的能量提升到450Gev,最後將加速管中的粒子團射入主加速環中。
在主加速環中,質子被更加瘋狂加速,最後可被加速到光速的99.%,兩束質子束分別以億電子伏特(7tev)的最大功率相向而行,以億電子伏特(14teV)的能量發生碰撞,每秒總共能發生約6億次撞擊。
撞擊時可產生超過太陽中心溫度10萬倍的高溫,質子和中子會在這種溫度下“熔化”,並釋放被膠子束縛的夸克,創造夸克一膠子等離子體,它們可能只存在於“大爆炸”之後很短時間內,這有助於觀察宇宙如何形成最終構成當前宇宙物質的粒子。
質子束的碰撞在四個不同的觀測實驗點進行,獲取不同的資料,這些資料供給兩個大規模實驗--AtLAS超環面儀器實驗和緊湊渺子線圈實驗cmS。
兩項中型實驗-大型離子對撞實驗(ALIcE)和Lhc底夸克實驗(Lhcb)。
另外兩項實驗全截面彈性散射偵測器實驗(totEm)和Lhc前行粒子實驗(Lhc+)。
質子束在主加速環中急速奔行,不斷髮生碰撞,經過四個大型觀測儀口的觀測,記錄每項大實驗的資料,每年大約可以刻10億張雙面dVd光碟。
大型強子對撞機計算網路(LcG)儲存著這些資料,一些大型計算機中心一天二十四小時為這個計算機網路提供服務。
粒子儲存器內2800多粒子團全部用完後,整個實驗停止,大量的資料被記錄和儲存起來,黑星也同步儲存了這些資料。
各種各樣的資料分類存放,有云室軌跡線,光譜特徵圖譜,磁力線等。
五種大型探測器都很巨大,像Lhcb底夸克探測器,就是長21米,高10米,寬13米,重5600噸,其它探測器更巨大,重量在萬噸以上。
當各種資料匯總完畢,已是中午時分,張衝志、黛芙妮、威滕教授、王喜平院士和兩個學生,六個人一起向外走去。
每個實驗室都有數百人參與,王喜平與威滕雖認識但不太熟,這次由張衝志在中間,兩人都熟悉起來。
黛芙妮與兩位軒轅國師兄比張衝志都熟絡起來,由於張衝志的緣故,黛芙妮對他們兩人態度較好。
所以兩人更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但是兩人與張衝志真不太熟,提供的資訊對黛芙妮幫助不大。
上午完成了大型實驗,下午許多人都開始休息,這就是西洲人的生活和工作節奏,許多工作都是上午幹兩個小時,下午幹一個小時或什麼不幹,基本沒有“996”一說。
因此張衝志提出請他們一起吃飯,王院士又將向華南院士和唐教授兩人叫來,八人彙集在一家“鴻記海鮮酒家”,這是一家正宗的平價中餐館。
八人要了一個單間,由於幾個教授是六十多歲以上的人,因此張衝志多點了幾個炒菜,讓廚師少放辣和糖,海鮮、牛肉、豬蹄都配上。
酒桌上喝了幾瓶葡萄酒和黑啤酒,張衝志努力發揮東道主的作用,到最後別人都沒有什麼反應,他已是面紅耳赤。
別人沒有說什麼,黛芙妮卻臉露喜色,因為張衝志不能喝酒的體質被又證明了一次,讓她心裡感到自信心漲了一大截,終於找到自己可以碾壓對方一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