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八級鉗工的奇蹟
王守柱頂著兩個充滿血絲的兩眼,說:“衝志你不用管我,我現在怎麼能睡著,我在邊上坐坐,你幹你的!”
就到旁邊一個椅子上坐了下來,沉默著不說話了。
張衝志先將數控機床除錯了一下,選擇了一個最穩定的加工精度,大約為0.1毫米精度,就開始加工起來。
軸件在機床上逐漸成型的過程中,張衝志休息了一下。
當數控機床加工結束,張衝志起身進入加工室內,將閃著明亮金屬光澤的軸從機床上取下,擦乾淨表面,放到鉗工平臺上,臺上已鋪好防塵布。
他用千分表將長度沿軸底面不同位置測了六個值,選了軸兩端及中間共八個等分點,每點十字交叉,測了兩個直徑值,共8組直徑資料,代入公式計算了一下公差,確定好每處需要切去的尺寸。
將軸兩端用夾具固定住,他拿起刮刀,先將刀把用乾淨紗布纏好,防止手出汗引起刀滑,站在軸件前閉上眼睛。
體內道家功法執行起來,將自己的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味覺即五感提到最高。
然後睜開雙眼,逆著光看向軸的另一端,因加工精度不夠,使軸面上的凹凸區域歷歷在目,他右手握住刮刀刀柄,左手輕觸在軸身上,開始刮削軸身。
張衝志用刮刀先在軸身十字交叉表面刮出四條凹槽,再次測量後作為基準點,然後在軸身縱向上以這四處凹槽為基準,向兩側擴充套件連成片。
看著每刀下去刮起來那薄薄的一層金屬屑,就象剝蘋果皮一樣,這層金屬皮連成一條條,旁邊椅子上的王守柱滿臉驚異,不由起身向前靠了過來。
人的手怎能這麼又穩又準!他估計這每一刀下去,颳去的金屬厚度在一絲之下,實際最多0.003毫米。
並且一刀連一刀沒有間斷,那薄薄的一層金屬膜幾乎透明,在明亮的燈光下閃起各種光澤。
王守柱情不自禁用雙手展開一條,將它伸展開,在無塵的工作臺上,這片金屬膜讓他看得目眩神迷,他敢肯定這是世界上最薄的金屬片,沒有之一。
大約一個半小時,刮刀加工結束。
張衝志用千分表又將尺寸測量了一遍,這次只測量了軸的直徑,還是八點測量,包括兩端,接著又用細銼刀進行了加工,這是微調,又過去了一個多小時才休息一會兒。
在張衝志加工過程中,王守柱早從站態變成了俯態,也湊過來看觀察這根軸。
軸的加工是考驗加工手藝的,達不到一定級別,連敢動手都不敢,因為一刀下去,多削去一絲這根軸就可能密封不住液壓油廢了。
技術高的人拿著精細的銼刀,不停地這一銼那一銼,還要不停測量,最後作出來的軸面上會有密密麻麻的花紋,順光看去很美麗。
一名八級鉗工想要高精度地產銼出一根合格的軸,至少得一、兩日的時間,還有很大可能的做廢,其中不停地測量會耗去一大半的時間。
可現在王守柱看到的軸,就是一根嶄新的軸,在車間明亮的燈光下閃閃發亮,憑人眼很難看出那一道道的花紋,就象已經拋光過一樣。
出於習慣他伸手從軸的一端慢慢地摸向另一端,他平心靜氣,並屏住呼吸,六級鉗工的手指感堪比精密測量工具。
軸體光滑筆直,勻稱圓潤,憑他的手感沒有摸出一點突起,沒有感覺出有偏差,不用測量王守柱就能斷定表面平滑度一定在一絲之內。
他心中感嘆,真是高手,真是妖孽啊。
對老張家不禁升起一股羨慕之情,有子如此,夫復何求!
接著張衝志又測量了第三遍,又用細磨砂將軸面進行了打磨,又耗去半個小時才結束。
這時軸件已完全成型,經過二人最後一次測量,王守柱發現與軸套的間隙竟達到了0.005毫米,比原來的標準提高了二倍。
張衝志將軸件用泡沫包裝盒收好,說:“二舅,我們把它用冷櫃凍一下,明天按裝時會更順利!”說完就抱著軸件走出車間。
第二天上午外甥和舅兩人一直到九點才起床,王守柱那滿眼的血絲全消了,渾身上下都帶著股昂揚的氣場。
李、王二人早晨七點就來到廠子裡,想多出點力,可一聽老闆還沒有起來,打聽了門衛,說老闆與外甥一起忙到半夜兩點多才睡下的,就在車間外等待著。
不過兩人心中滿是陰霾。兩個人在機械加工領域已耕耘20多年,知道長島國機床的精密程度,更知道那根液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