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藍星二戰英倫國使用的克倫威爾式坦克就是將彈簧套管移到車外,並且傾斜佈置,所以才空出了車內空間。
克倫威爾式的懸掛
陳樂書記下了楚清的改進意見,這種思路他之前的確沒有想到,如果順利的話確實可以解放車內的空間、那麼也就可以將車身的下半部分也改用傾斜佈置了。
“同時可以試著將彈簧支援車體的方式由壓縮形變改成延伸式形變,這樣進一步縮小體積”,
楚清繼續在腦海中回憶著原本藍星關於克倫威爾式和十字軍式坦克懸掛的知識,他只是負責將這些概念和思路傳授給這些技術人員,具體實踐還是要看他們自己。
“而且,我覺得後部的防禦可以適當削弱,保留15毫米裝甲防禦槍彈即可,同時增強正面裝甲至35毫米,正面傾斜角度維持在55~60度,側後方向的要求可以適當放寬”
35毫米的硬化裝甲,面對這個時代的75毫米無被帽穿甲彈應該也足以一戰了,再大口徑的火炮不大可能出現在一線步兵部隊手裡,一輛時速接近30k/h,能夠防禦步兵手中大部分伴隨火力的裝甲車輛已經足夠使用了。
“走吧,帶我去看看它的武器系統”,楚清說完了自己的想法,提出想看看配置的武器系統。
陳樂書便帶著楚清來到了兩個測試臺架前,臺架上分別安裝了兩種型號的炮塔,一種炮塔裝備的是改進自艦炮的40倍徑47毫米速射炮,另一種炮塔裝備的則是雙聯裝的127毫米口徑水冷重機槍,二種炮塔的造型都酷似等比縮小的原藍星亨克爾虎王炮塔,在炮盾處有裝甲補強。
炮塔的體積比原藍星的法西國ft17式要大上一圈,因為設計上該型炮塔是雙人炮塔,要容納車長和炮手作戰,經驗表明法西人的雙人乘組不是一個好的選擇,車長要同時兼任炮手和裝填手,還要注意觀察外圍敵情,根本忙不過來,所以楚清堅持採用三人車組配置提高作戰效能。
按照陳樂書的說法,該車將會採用炮塔中置佈局,最終完全體戰鬥全重大概不到16噸。
對於火力方面,楚清沒有什麼好多說的,這種坦克暫時不用考慮對裝甲目標作戰,不需要大口徑長身管火炮,只需要有壓制步兵火力和摧毀簡易工事的能力就行。
“好的,總督閣下,”,陳樂書合上了筆記本,將它交給研究人員,“不過,對於這種新型的戰鬥車輛,您有什麼關於命名的建議嗎?”
直到這時,楚清才想起來這個位面還沒有出現坦克,所以這玩意還沒有正式名稱,腦海中閃過一堆諸如“鐵輪突火車”、“主炮戰車”、“裝甲炮車”之類不堪入目的名字。
“就叫坦克吧”,思來想去,還是叫坦克吧,反正這個位面英倫人也沒有搞出tank來,只要自己先叫上坦克,那tank就反過來變成了坦克的音譯。
“如履平地曰坦,戰無不勝曰克”,陳樂書沉吟了一陣,“這個名字好”
隨後,楚清還提示陳樂書可以多挖掘一下底盤的潛力,比如去掉炮塔搭載一門大口徑的火炮充當移動支援火力,或者是移出炮塔加大車體擴大內部空間,再將裝甲削弱至防禦槍彈的水平,以搭載步兵作戰等等,
這些設想就是後世藍星的突擊炮和裝甲運兵車的思路。
在這個位面,陸軍的地位比海軍低一籌,資源優先供給海軍,對陸軍的武器配置則沒有後世這麼層次分明,一般情況下不會配備大口徑的遠端火炮,主要都是輕便的中小口徑野戰炮。
畢竟在登陸作戰中,只要掌握了制海權,即使是遇到重灌堡壘也可以等待海軍的艦炮打擊,如果是丟失了制海權的防禦戰,那裝備大口徑陸炮也沒有意義,畢竟除非是放棄了機動能力的要塞炮,否則陸炮根本沒有和海軍艦炮掰腕子的能力。
不過馬來亞殖民地的幾個島嶼面積較大,總陸地面積在4萬平方公里以上,海軍火力無法深入內陸支援,同時為了鎮壓當地的原住民暴亂,在各交通要道修築了大量碉堡類的工事,這就有了突擊炮派上用場的機會。
不過這些設想都要等以後再實現了,目前還是先小規模的試生產幾輛坦克作為技術驗證和步坦協同戰術的演練之用。
本位面曆法1665年5月24日,滄北海區 ,渾江群島東櫻帝國前進基地
一支拖著黑煙的艦隊在夕陽下駛入了渾江群島的港口,這裡停泊的4艘貨輪已經裝滿了大半,而在渾江港碼頭上,東櫻士兵用步槍和刺刀將被徵用為苦力來運輸資源的當地百姓驅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