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盛景初綻露,隱患猶殘存
隨著各項改革措施的深入推進與逐步落實,大明境內呈現出一片久違的盛景。
農業上,得益於“農會”的蓬勃發展與新作物的廣泛種植,糧食產量大幅攀升。田野裡,麥浪滾滾,稻穗金黃,玉米棒子沉甸甸地掛滿枝頭,土豆也在地下結塊累累。以往飽受饑荒困擾的地區如今倉廩充實,百姓們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集市上,各類農產品琳琅滿目,價格穩定且親民。“農會”不僅組織生產,還積極拓展銷售渠道,將本地的特色農產品運往全國各地,甚至透過沿海港口出口到海外。例如,江南地區的優質稻米備受南洋諸國歡迎,為大明賺取了豐厚的外匯。一些地區的農民在滿足自家食用和繳納賦稅後,還有餘糧進行深加工,製作出米酒、米粉、糕點等特色食品,進一步豐富了市場供應,促進了農村副業的發展。
工業方面,“大明工業研究院”的創新成果如星星之火,在民間工廠中漸成燎原之勢。新型水力紡織機的推廣使得紡織業迎來了新的繁榮。江南的紡織作坊裡,織機聲日夜不絕於耳,一匹匹精美的絲綢、棉布如流水般產出。這些紡織品不僅在國內市場暢銷,還沿著絲綢之路遠銷中亞、西亞乃至歐洲。金屬冶煉業的突破為製造業提供了強大支撐。各地的機械廠如雨後春筍般湧現,生產出的農具、工具、兵器等質量上乘。例如,新型的耕犁採用了優質鋼材製造,更加堅固耐用,大大提高了耕種效率;打造的兵器在鋒利度和韌性上遠超以往,增強了明軍的裝備實力。隨著工業的繁榮,城市規模不斷擴大,新興的工業城市如松江、佛山等地成為了商業和製造業的中心,吸引了大量人口湧入,形成了熱鬧非凡的都市景象。
在軍事領域,林淵的改革舉措成效顯著。北方邊防軍煥然一新,“火炮精英團”在邊境防禦和作戰中發揮了關鍵作用。當遊牧民族再次來襲時,神機營的火炮率先開火,強大的火力如雷霆萬鈞,打得敵軍陣腳大亂。邊軍騎兵隨後如疾風般出擊,憑藉精湛的騎射技藝和嚴明的紀律,將敵軍徹底擊潰。在沿海地區,海防艦隊的強大威懾力讓東洋島國不敢輕易來犯。艦隊定期巡航,維護著海上貿易航線的安全。同時,大明與周邊友好國家開展了軍事交流與合作,互派軍事觀察員,學習彼此的軍事長處,進一步提升了明軍的軍事素養和作戰能力。
外交舞臺上,大明的影響力與日俱增。與西洋諸國的合作在“聯合管理委員會”的運作下漸入正軌。雙方在海外殖民地的基礎設施建設、貿易發展等方面攜手共進,共享發展成果。例如,在南洋的殖民地,大明與西洋國家共同投資修建港口、道路,促進了當地的經濟繁榮。與東方鄰國的文化交流活動豐富多彩。大明的儒家文化、詩詞書畫、科技發明等在鄰國廣泛傳播,贏得了他們的尊重和喜愛。同時,鄰國的一些獨特文化元素如日本的茶道、朝鮮的歌舞等也傳入大明,豐富了大明的文化內涵。大明積極參與國際事務的調解,在中亞地區的部落紛爭、東南亞的島嶼爭端中充當了仲裁者的角色,進一步提升了其國際威望。
然而,在這一片繁榮盛景之下,仍有一些隱患如暗流湧動,悄然威脅著大明的根基。
在農業發展中,隨著產量的增加,農產品的銷售競爭也日益激烈。一些不法商人勾結地方勢力,壟斷市場,壓低農產品價格,嚴重損害了農民的利益。例如,在北方的小麥產區,一些糧商囤積居奇,故意壓低收購價格,導致農民辛苦一年卻收入微薄。同時,由於長期過度開墾和不合理的灌溉,部分地區出現了土地沙化、水土流失等環境問題,對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構成了威脅。
工業繁榮的背後,是工人階級與資本家之間的矛盾日益尖銳化。工人長時間在惡劣的環境下勞作,工資卻增長緩慢。一些工廠主為了追求利潤最大化,忽視安全生產,導致工傷事故頻發。例如,在煤礦開採中,由於缺乏必要的安全裝置和防護措施,瓦斯爆炸、透水事故時有發生,許多工人因此喪生或致殘。而且,隨著工業的快速發展,資源短缺問題逐漸凸顯。大明本土的礦產資源如鐵礦、銅礦等在高強度的開採下日益枯竭,不得不依賴進口,這使得大明在國際資源市場上處於被動地位。
軍事力量雖然得到提升,但軍隊內部的腐敗問題並未徹底根除。一些軍官剋扣士兵軍餉、中飽私囊,導致士兵生活困苦,訓練積極性不高。在武器裝備的採購和維護中,也存在著貪汙受賄現象,使得部分武器裝備質量不合格,影響了軍隊的戰鬥力。例如,在一次軍事演練中,由於火炮的炮彈質量不過關,出現了炸膛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