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西南亂事起,撫剿定乾坤
海疆的局勢漸趨平穩,然大明的西南邊陲卻又生波瀾。西南之地,諸多少數民族部落聚居,其風俗文化各異,與中原交往錯綜複雜。往昔雖有羈縻之策相安無事,然歲月變遷,矛盾暗生。
當地土司世襲,權力漸盛,一些土司貪虐殘暴,對治下百姓橫徵暴斂,致使民怨沸騰。且部落之間為爭土地、水源及貿易通道,時常發生衝突械鬥,邊境之地不得安寧。而此時,有野心勃勃之土司,妄圖借亂勢擴充領土,脫離大明的管控,一場西南之亂,一觸即發。
朱見深聞奏西南之事,深知若不妥善處置,必將危及大明西南半壁江山的穩定。朝堂之上,諸臣議論紛紛。有大臣進言:“陛下,西南土司之亂,宜速派大軍征伐,以顯天威,令其不敢再犯。”而另一位大臣則道:“陛下,西南之地,地勢險要,民族眾多,若一味征伐,恐激起更大的反抗,不如先遣能言善辯之士前往勸撫,曉以利害。”
朱見深沉思片刻,道:“西南之事,不可魯莽行事。朕意先派使者前去探查詳情,兼施安撫之策,若有冥頑不靈者,再議征伐不遲。”於是,便選派了一位經驗豐富、能言善辯的官員王越,前往西南地區。
王越領命後,星夜兼程趕赴西南。一路上,他目睹了當地百姓生活的困苦,也看到了部落之間緊張的關係。抵達之後,他先是會見了一些較為溫和的土司,向他們傳達了大明皇帝的旨意,勸誡他們要遵守大明律法,和睦相處。部分土司有感於王越之言,心生悔意,表示願意聽從大明的號令,收斂其行為。
然有幾位勢力強大的土司,如勐臘土司巖罕與景洪土司刀霸,自恃兵強馬壯,對王越的勸撫置若罔聞,甚至還囚禁了王越派去的信使,公然挑釁大明權威。王越見勸撫不成,急忙修書上報朝廷,奏明西南局勢的嚴峻。
朱見深接報後,龍顏大怒,當即決定派遣大軍前往西南平亂。他任命白圭為平叛統帥,領十萬大軍,兵分三路,向西南進發。白圭接旨後,精心籌劃,一路軍紀嚴明,秋毫無犯,深得沿途百姓的支援。
大軍抵達西南邊境,白圭先按兵不動,再次派遣使者向叛亂土司發出最後通牒,責令其立即投降,否則大軍將踏平其領地。巖罕與刀霸等土司不僅拒絕投降,還集結兵力,準備迎戰明軍。
雙方首戰於一處山谷。叛軍憑藉熟悉地形之利,設下埋伏,待明軍先鋒部隊進入山谷後,便從四面八方殺出。明軍先鋒一時陷入困境,傷亡慘重。然白圭臨危不亂,迅速調整戰術,令後續部隊搶佔周邊高地,以強弓硬弩壓制叛軍,同時派出一支奇兵,繞到叛軍背後,發動突然襲擊。叛軍腹背受敵,陣腳大亂,明軍乘勢掩殺,取得首勝,士氣大振。
初戰告捷後,白圭並未急於進攻,而是在當地百姓的幫助下,深入瞭解西南的地理環境與民俗風情,制定了更為周密的作戰計劃。他深知,西南地區叢林茂密,瘴氣瀰漫,若貿然深入,必陷困境。於是,他一面令士兵採集草藥,預防瘴氣,一面組織工匠,打造適合在山地叢林作戰的器械,如輕便的藤甲、適合攀爬的繩索等。
在充分準備之後,明軍開始逐步推進。白圭採用分化瓦解之策,對一些被脅迫參與叛亂的部落,許以寬大處理,勸其歸降。如此一來,叛軍內部漸漸產生分歧,一些部落開始暗中與明軍接觸,尋求和解。
巖罕與刀霸見形勢不妙,決定孤注一擲。他們集結所有兵力,在一處名為黑水寨的地方構築堅固工事,企圖與明軍決一死戰。黑水寨地勢險要,四周懸崖峭壁,僅有一條狹窄的山路通往寨門,易守難攻。
白圭率軍來到黑水寨下,仔細觀察地形後,決定採用圍而不攻之策。他令明軍在黑水寨周圍紮營,切斷其水源與糧草補給線。同時,派出小股部隊不斷騷擾叛軍,使其不得安寧。
數日後,寨內叛軍水源斷絕,糧草將盡,士氣低落。白圭見時機已到,下令發起總攻。明軍先以火炮猛轟寨門,摧毀其防禦工事,而後步兵在藤甲兵的掩護下,沿著山路奮勇攀登。巖罕與刀霸親自率軍在寨門抵抗,戰鬥異常激烈。
關鍵時刻,明軍的一支奇兵成功攀爬上寨後的懸崖,從背後殺入寨中。叛軍頓時陷入混亂,巖罕與刀霸在混戰中被明軍斬殺,黑水寨遂被攻破。其餘叛軍見首領已死,紛紛投降。
西南之亂雖已平定,但白圭深知,若要長治久安,必須對西南地區的治理進行改革。他上書朝廷,建議在西南地區推行改土歸流之策,即廢除世襲土司制度,改由朝廷任命流官進行管理,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