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鈺進宮後,見皇帝臉色不太好看,心中已然猜到了幾分緣由,卻依舊坦然地行禮道:“父皇,兒臣聽聞您宣兒臣進宮,不知是為何事?”
皇帝看著朱祁鈺,沉聲道:“鈺兒,朕聽聞你在勸那些富戶、商賈捐糧之時,有諸多不妥之處,有人說你藉機中飽私囊,可有此事啊?”
朱祁鈺趕忙回道:“父皇,兒臣冤枉啊!兒臣一心只為前線將士能有充足糧草,才去勸說他們捐糧,所做一切皆是為了大明,為了擊退瓦剌,怎會做出那等事來?定是有人惡意中傷兒臣啊,請父皇明察。”
說罷,朱祁鈺將當時勸說眾人的詳細過程,以及所做的一應安排都細細說了出來,還拿出了記錄糧食出入的冊子等證據,呈給皇帝檢視。
皇帝看過之後,心中疑慮漸消,嘆了口氣道:“鈺兒,朕也是被那後宮之言攪得心煩,你莫要怪朕,朕知道你一心為國,往後做事,也要多小心些,莫要給人落下把柄才是。”
“多謝父皇信任,兒臣定當謹記父皇教誨。”朱祁鈺恭敬地說道。
解決了這宮中的誤會,朱祁鈺又全身心地投入到支援前線的事宜中。日子一天天過去,前線不斷傳來戰報,成山侯王通倒也不負所望,初到邊境便打了幾場勝仗,擊退了瓦剌的數次進攻,讓瓦剌暫時不敢再輕易進犯。
朱祁鈺得知後,一方面讓兵部嘉獎前線將士,鼓舞士氣;另一方面繼續督促後勤保障,想著趁此機會,讓大明邊境能有一段長久的安寧。
可就在眾人都稍鬆一口氣的時候,京城裡卻又暗流湧動,有一些被朱祁鈺打壓過的勢力,聯合了一些對他日益得勢不滿的官員,準備再次出手,想要從別的方面給朱祁鈺製造麻煩,而朱祁鈺此時還未察覺,依舊在為邊境之事奔波操勞,殊不知一場新的風暴即將在京城中掀起……
這夜,朱祁鈺在王府書房中看著前線送來的最新戰報,心中謀劃著後續的計劃,燭火搖曳,映照著他那略顯疲憊卻堅毅的面龐,他渾然不知,更大的挑戰已然在暗處悄悄靠近了他,而他即將又要在這波譎雲詭的大明局勢中,使出渾身解數,去守護自己想要改變的一切,去為大明的安穩和繁榮繼續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