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勵精圖治,鈺王繪新篇
經此一番朝堂大清洗,大明的吏治煥然一新,可楊英豪心裡清楚,這只是邁出的堅實一步,想要真正讓大明走向昌盛,還有諸多事務亟待處理。
這日清晨,陽光灑在王府的庭院之中,楊英豪早早起身,在院子裡打了一套拳法,活動了下筋骨後,便喚來謀士們齊聚書房,商討接下來的施政之策。
謀士陳風率先開口道:“王爺,如今朝堂貪腐之風雖已被大力遏制,可民生之事卻依舊不可忽視呀。先前因那些貪官作祟,多地的農田水利荒廢,莊稼收成不佳,百姓苦不堪言,咱們當務之急,是要想辦法恢復水利,讓百姓能安心耕種。”
楊英豪微微點頭,“陳先生所言極是,水利乃農業之根本,本王覺得可以從兩方面入手,一是撥專款招募能工巧匠,去各地勘察,制定合理的水利修繕計劃;二是號召各地鄉紳富戶,讓他們出資出力,共同參與到這利民之舉當中來。”
眾人聽了,皆覺得此計可行,謀士林宇補充道:“王爺,此事還需朝廷選派得力的官員去監管,以防有人從中剋扣款項,重蹈覆轍啊。”
“林先生考慮周全,本王這便進宮向父皇提議,選派那些清正廉潔、有實幹能力的官員負責此事。”楊英豪說完,便整理了下衣袍,準備進宮面聖。
到了皇宮,朱瞻基聽聞兒子的來意,很是欣慰,“鈺兒啊,你能時刻心繫百姓,為父甚是高興。這水利之事確實耽擱不得,朕準你所奏,即刻讓吏部去篩選合適的官員,儘快開展水利修繕之事。”
得了父皇的旨意,楊英豪回府後便著手安排起來。訊息傳開,不少地方上有見識的鄉紳紛紛響應,主動捐出錢財物資,支援水利工程建設。而朝廷選派的官員們也陸續奔赴各地,與當地的工匠百姓一同忙碌起來,一時間,各地水利修繕的工地上熱火朝天。
楊英豪也沒閒著,他親自前往幾處重點水利工程的所在地視察。一路上,看到百姓們那期盼的眼神和高漲的熱情,心中更是堅定了要把此事辦好的決心。
到了一處正在修建的堤壩處,楊英豪看到百姓們搬運石塊、挖土築堤,幹得十分辛苦,便下馬走到百姓中間,親切地問道:“鄉親們,如今這工程進展可還順利?可有什麼難處呀?”
一位年長的老者認出了楊英豪,趕忙行禮道:“鈺王殿下,有您和朝廷的關心,這工程進展挺順利的,就是有時候石料供應不太及時,耽擱了些功夫。”
楊英豪聽了,眉頭一皺,立刻叫來負責的官員詢問情況。原來,是運輸途中遇到了暴雨天氣,道路泥濘,導致石料運送緩慢。楊英豪當即下令,讓當地官府增派人手,幫忙疏通道路,同時多準備一些備用的石料存放點,以防類似情況再次發生。
在楊英豪的悉心督促下,各地的水利工程都有條不紊地進行著,眼看著一處處荒廢的水渠被修復,破敗的堤壩重新堅固起來,百姓們對這位鈺王殿下更是感恩戴德。
水利工程漸入佳境之時,楊英豪又將目光投向了教育一事。他深知,大明要長久繁榮,培養人才至關重要。於是,他召集了禮部官員以及諸多有名的大儒,一同商議改革教育之法。
楊英豪在會上說道:“如今我大明的科舉雖能選拔人才,可也存在諸多弊端,比如太過注重詩詞文章,而忽視了經世致用之學。本王覺得,應當在書院的教學中增添諸如農學、工學、算學等實用學問,讓學子們不僅能吟詩作對,更能實實在在地為百姓、為國家做些事情。”
大儒們聽了,有的點頭贊同,有的卻面露難色,覺得此舉有違祖宗之法。楊英豪見狀,耐心地解釋道:“諸位先生,時代在發展,我大明面臨的問題也日益繁雜,若學子們所學皆為空談,那如何能應對這天下大事呢?況且,增添這些學問,並非是要摒棄傳統的儒學經典,而是讓學子們博採眾長啊。”
經過一番激烈的討論,最終眾人達成了共識,決定先在京城的幾所知名書院進行試點,開設實用學問的課程,看看效果如何。
楊英豪還親自前往書院,給學子們講學,講述自己對學問與治國理政的見解,學子們聽了,都覺得耳目一新,對這位年輕的王爺欽佩不已。
隨著時間的推移,水利工程陸續完工,當年各地的莊稼便迎來了大豐收,百姓們的生活逐漸富足起來。而書院的改革也初見成效,不少學子開始鑽研實用之學,提出了一些頗有見地的治國方略。
朝堂之上,大臣們對楊英豪也是讚譽有加,朱瞻基看著兒子的一番作為,心中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