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農曆臘月廿三,北方小年。
天剛破曉,晨光熹微,李小白便已起身,身著一襲素淨長袍,腰間束著青色絲帶,忙裡忙外,跟家人大掃除、備年貨。他面容清俊,眼神中透著對新年的期待與喜悅。
這時,他的兒子李逍遙,身著錦緞小襖,蹦蹦跳跳地跑了過來,稚嫩的臉上滿是好奇,拉住李小白的衣袖問道:“爸爸!為什麼叫北方小年啊?怎麼來的?”
李小白微笑著蹲下身子,摸了摸李逍遙的頭,溫和地說:“逍遙啊,這小年可有著悠久的歷史呢。傳說灶王爺原本是平民張生,他娶妻後不務正業,敗光了家業,只能上街乞討。有一天,他乞討到了前妻郭丁香家,羞愧得一頭鑽進灶鍋底下燒死了。玉帝知道後,覺得他能回心轉意,還不算太壞,就封他為灶王,每年臘月二十三、二十四上天向玉皇大帝彙報人間的善惡,大年三十再回到灶底。老百姓敬重灶王,就在這一天祭灶,祈求來年平安和財運,這就有了小年。而且北方在南宋以前一直是政治中心,受官氣影響較重,所以大多在臘月二十三過小年。”
李逍遙眨著大眼睛,似懂非懂地點點頭,又問:“那除了祭灶,還有別的習俗嗎?”
“當然有啦,”李小白站起身,拉著李逍遙邊走邊說,“你看,大家都在掃塵垢,這寓意著掃除舊年的晦氣,迎接新年的新氣象。還有裁窗花、貼春聯,這些可都是為了增添喜慶氛圍呢。”
正說著,李小白的妻子白風夕,身著一襲淡粉色的羅裙,身姿婀娜地走了過來,笑著說:“李大詩人,今天這麼重要的日子,可得做首詩慶賀一下啊!”
李小白聽後,興致勃勃地說:“夫人所言極是,我正有此意。”說罷,他走到書房,揮筆寫下了《水調歌頭·北方小年》。
白風夕輕輕拿起詩稿,輕聲念道:“臘月廿三至,北國過小年。灶神今日述職,故事越千年。曾傳張生落魄,而後封王天界,歲歲報人間。祭灶祈祥運,香火旺連綿。掃塵垢,裁窗花,貼春聯。舊符換去,萬戶欣喜盼團圓。烹羊宰牛為樂,會須一飲百杯,年味韻意傳。願此傳統繼,家家共歡顏 。”
唸完後,白風夕眼中滿是讚賞,說道:“相公這首詞寫得真是妙極了!開篇‘臘月廿三至,北國過小年’,直截了當地點明瞭時間和地點,讓人一下子就進入了北方小年的氛圍。”
李小白笑著回應:“夫人過獎了。這開篇確實要簡潔明瞭,讓讀者能迅速知曉所描述的情境。就像我們今日一早起來,忙著準備過小年,那種節日的氛圍撲面而來。”
李逍遙也湊過來看詩,奶聲奶氣地問:“爸爸,‘灶神今日述職,故事越千年’是什麼意思呀?”
李小白耐心地解釋道:“逍遙,這是說今天灶王爺要上天向玉皇大帝彙報人間的事情,這個關於灶王爺的故事已經流傳了上千年啦。灶王爺在我們的傳統裡,可是很重要的神仙呢。”
白風夕接著說:“‘曾傳張生落魄,而後封王天界,歲歲報人間’,這幾句把灶王爺的身世傳說寫得很詳細,讓灶王爺的形象一下子豐滿起來,也讓讀者更能理解祭灶這個習俗的淵源。”
李小白點頭表示贊同:“夫人說得對。這背後的故事承載著我們的文化傳統,透過詩詞把它展現出來,也算是對傳統文化的一種傳承。”
李逍遙又好奇地問:“那‘祭灶祈祥運,香火旺連綿’呢?”
白風夕摸了摸李逍遙的臉,溫柔地說:“這是描繪人們祭灶的場景,大家上香是為了祈求吉祥好運,香火連綿就說明這個習俗一直流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也從未改變。”
李小白看著妻子和兒子,眼中滿是愛意,說道:“這之後的‘掃塵垢,裁窗花,貼春聯’,用三個短句列舉了小年的其他重要習俗。掃塵寓意掃除舊年晦氣,迎接新年新氣象;裁窗花和貼春聯,那紅彤彤的顏色,看著就喜慶,充滿了對新年的美好期盼。”
白風夕笑著補充:“‘舊符換去,萬戶欣喜盼團圓’,相公化用了‘總把新桃換舊符’,以舊符換新符象徵著辭舊迎新,‘萬戶欣喜’描繪出家家戶戶喜迎新年的歡樂場景,‘盼團圓’更是道出了新年的核心主題,大家都渴望闔家團圓。”
李逍遙似懂非懂地說:“我知道,過年就是要一家人在一起!”
李小白和白風夕都被他的話逗笑了。李小白接著說:“‘烹羊宰牛為樂,會須一飲百杯,年味韻意傳’,這幾句描繪了小年豐盛的飲食和歡樂的氛圍,大家烹羊宰牛,開懷暢飲,熱熱鬧鬧的,這種濃濃的年味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