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晨光透過淡薄的雲層,絲絲縷縷地灑落在窗前的書桌上,李小白悠悠轉醒,他慵懶地伸手揉了揉還帶著些惺忪睡意的雙眼,順手翻開了桌上那本日曆。“哦,今天是聖誕節啊。”他輕聲喃喃自語道,目光停留在那被紅色圈起的日期上,一瞬間,心中湧起一陣難以名狀的思緒,既有著對當下節日氛圍的感慨,又有著對本土文化的隱憂。他緩緩起身,走到書桌前,拿起那支許久未用的毛筆,輕輕蘸了蘸墨汁,眉頭微蹙,沉吟片刻後,揮毫寫下:
《臨江仙·聖誕節》
耶穌嘉辰今又至,
歐美歡慶紛揚。
教堂彌撒韻味昂。
火雞香滿案,賀語寄情長。
商肆借名興市景,
人潮熙攘繁忙。
可憐傳統幾曾傷。
且思華夏俗,當振舊綱常。
剛寫完最後一筆,妻子白風夕端著一杯熱氣騰騰的茶走了進來,她的眼神不經意間掃到了丈夫寫的詞,便輕輕念出聲來:“且思華夏俗,當振舊綱常。小白,你這是對聖誕節有不少感觸啊。”她的聲音輕柔,卻帶著一絲好奇與探究,目光投向李小白,似乎想要看透他內心的想法。
李小白接過茶,微微仰頭抿了一口,眼神中透露出一絲淡淡的悵惘,他微微點頭應道:“是啊,你看如今這聖誕節,外面到處都是熱鬧非凡的景象,可這熱鬧背後,我總覺得少了些什麼至關重要的東西。”他的眉頭不自覺地皺了起來,腦海中浮現出街頭那些千篇一律的聖誕裝飾和熙熙攘攘卻又略顯浮躁的人群,心中滿是對節日文化本質的思索。
白風夕在一旁緩緩坐下,嘴角掛著一抹淡淡的微笑,輕聲說道:“這聖誕節如今在中國確實很流行,走到哪兒都能看到聖誕樹和聖誕老人的身影,不過我也覺得有些變味了。你說這聖誕節到底是怎麼來的呢?”她的眼神中閃爍著求知的光芒,既對這個西方節日的起源感到好奇,又有著對其在中國發展現狀的一絲困惑。
李小白放下茶杯,眼神變得深邃起來,彷彿穿越時空回到了過去,緩緩說道:“聖誕節又稱耶誕節,譯名為‘基督彌撒’,是西方的傳統節日,多數教派定在每年 12 月 25 日。這彌撒是教會的一種莊重的禮拜儀式,因為把它當作耶穌的誕辰來慶祝,所以叫‘耶誕節’。其實啊,聖經裡並沒有確鑿記載耶穌誕生的日期,這只是後來一些教派公定的罷了。”他的語氣中帶著一絲對歷史的敬畏和對文化演變的感慨。
“那這節日是怎麼發展起來的呢?”白風夕向前傾了傾身子,眼睛緊緊地盯著李小白,迫不及待地追問,她的雙手交疊在一起,顯示出內心的急切與好奇。
“它最初起源於對耶穌出生的紀念,後來隨著羅馬教會的成立,影響力逐漸擴大。再加上聖誕老人等元素的出現,給這個節日增添了許多神秘和歡樂的氛圍。到了十九世紀,聖誕卡開始廣泛流行,聖誕老人的形象也深入人心,聖誕節這才漸漸在西方流行開來,成為了一個全民歡慶的節日。先是在北歐地區風靡一時,隨後整個歐洲、美洲都沉浸在這節日的歡樂之中,還衍生出了各種各樣豐富多彩的聖誕文化。”李小白詳細地解釋著,一邊說一邊用手比劃著,彷彿在講述一個生動的故事,眼神中透露出對文化傳播歷程的深刻理解。
白風夕若有所思地靠在椅背上,眼神有些迷離,輕聲說道:“那它是什麼時候傳到中國的呢?”她的心中隱隱約約有著一種對文化交流與融合的思考,既想知道這個西方節日是如何在中國落地生根的,又擔心它對本土文化的衝擊。
“十九世紀中葉,隨著西方文化的東漸,聖誕節傳播到了亞洲,日本、韓國、中國等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後,中國與世界的交流日益頻繁,聖誕節在中國的傳播速度尤為驚人。到了二十一世紀初,聖誕節甚至巧妙地結合了中國當地的一些習俗,像吃蘋果寓意平安、帶聖誕帽增添節日氛圍、寄送聖誕賀卡傳遞祝福、參加聖誕派對享受歡樂時光、聖誕購物滿足消費慾望等等,這些都不知不覺地成了中國人生活的一部分。”李小白一邊說,一邊無奈地搖了搖頭,臉上浮現出一絲憂慮的神情,他想起了那些被商業化包裝得幾乎失去本來面目的西方節日,心中滿是對本土文化傳承的擔憂。
“我覺得這些習俗挺有意思的啊,大家就是圖個熱鬧,有什麼不好呢?”白風夕微微歪著頭,臉上帶著一絲疑惑,她覺得節日就是讓人們放鬆和歡樂的,不明白丈夫為何如此糾結。
李小白站起身來,緩緩走到窗前,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