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冬之晨,寒霧尚未散盡,李小白於榻上轉醒,披衣而起,順手翻開那本舊日曆,只見今日標註著“國際殘疾人日”。他目光停駐,思緒悠悠飄散開去,往昔結識的諸多殘疾友人的面容,一一浮現於眼前。那些或堅毅、或落寞、或樂觀的神情,深深觸動著他的心絃,令他感慨萬千,遂鋪紙研墨,揮筆寫下一闋《朝中措·國際殘疾人日》:
全球殘障眾生平,
權益須高擎。
往昔艱難長曆,
今時特節常銘。
障消途敞,尊嚴互護,
關愛同行。
且願世間無別,
共情壯志飛鳴。
詞罷,正自沉吟,好友杜之甫前來相邀晨練。杜之甫入門,見案上墨跡未乾之詞,取而觀之,微微點頭,讚道:“此詞甚善,開篇便點明主旨,為殘疾人權益而呼,大義凜然。恰似杜甫詩中‘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之胸懷,心繫蒼生,憂念疾苦。”言罷,杜之甫目光中滿是讚賞,微微眯眼,似在回味詞中深意。李小白謙遜一笑:“不過是些心中所想,見今日之節,有所感罷了。”他撓了撓頭,臉上泛起一絲紅暈。
二人坐定,李小白便將自己創作此詞的思緒細細道來:“君且看,這世上殘疾人眾多,全球約有 65 億之眾,佔世界總人口一成,且八成在發展中國家。他們長久以來,因生理、法律、社會等諸多障礙,難以與常人平等享有諸般權利。往昔歲月,艱難困苦不堪言,猶如身處暗夜,不見曙光。‘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雖歷經磨難,然其志未餒,亦盼有轉機之時。”李小白眼神中透著一絲悲憫,眉頭微皺,輕輕嘆了口氣。
杜之甫蹙眉,介面道:“然自 1976 年起,聯合國便有所舉措。先有 1981 年之‘國際殘疾人年’,其主題‘全面參與和平等’,已初現對殘疾人權益重視之端倪。後 1982 年第 37 屆聯大透過《關於殘疾人的世界行動綱領》,宣告‘聯合國殘疾人十年’,呼籲各國及國際組織積極行動,增進理解與尊重,改善其生活。此皆為殘疾人事業之重要歷程。想那愚公移山,雖一己之力微薄,然矢志不渝,終能感天動地,此亦如殘疾人事業之推進,需眾人齊心協力,方有所成。”杜之甫目光堅定,右手握拳,在空中輕輕揮動,似在表明決心。
李小白目光灼灼:“正是。至 1992 年 10 月 12 日至 13 日,第 47 屆聯合國大會舉行首次殘疾人問題特別會議,決議將每年 12 月 3 日定為‘國際殘疾人日’。此日之設,意義非凡,猶如一盞明燈,照亮殘疾人前行之路,亦喚醒世人之良知。‘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殘疾人於困境中堅守,世人亦當以仁愛待之。”李小白挺直了腰板,神色莊重。
言畢,二人起身,踱步出門,於庭院小徑漫步,寒風拂面,卻未減他們探討之熱忱。
“君之詞下闋所云‘障消途敞,尊嚴互護,關愛同行’,實乃理想之境。”杜之甫嘆道,眼神中流露出一絲憂慮,“然如今,雖有進展,卻仍有諸多不足。殘疾人就業之路,依舊荊棘密佈。如 2007 年國際殘疾人日主題‘為殘疾人提供體面的工作’,足見就業問題之嚴峻。‘周公吐哺,天下歸心’,若社會各界皆能禮賢下士,廣納殘疾人之才,何愁其無施展之地?”杜之甫搖了搖頭,無奈地苦笑。
李小白點頭:“吾曾聞有殘疾者,雖身懷技藝,然求職之時,屢遭拒之門外。或因偏見,或因無障礙設施之缺失,使他們難以一展才華,空有壯志,卻報國無門,實乃可悲可嘆。‘馮唐易老,李廣難封’,世間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殘疾人之才亦需明眼人識得。”李小白皺著眉頭,臉上滿是憤懣與惋惜。
正說著,行至街邊,但見一位獨腿老者,以柺杖支撐,艱難前行。其衣衫雖舊,卻整潔乾淨,眼神中透著一股倔強。李小白與杜之甫見狀,急忙上前攙扶。老者微微一愣,隨即笑道:“多謝二位公子,老叟雖殘,卻不欲勞煩他人。‘老驥伏櫪,志在千里’,老叟雖身有不便,然亦想自食其力。”老者目光坦然,笑容中帶著幾分自豪。
李小白溫聲道:“老丈不必客氣,今日乃國際殘疾人日,關愛您等,是吾輩之責。”老者聽聞,眼中閃過一絲感動:“二位公子有心了。老叟一生,歷經風雨,雖身有殘疾,卻也見世間冷暖。早年,眾人對吾等殘疾人多有歧視,老叟欲求一事做,以謀生計,卻四處碰壁。然近年來,亦感世風漸善,有善人相助,亦有政策扶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