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亦隆懶得理會楊大乖的苦笑。
這幫明末的傢伙確實沒啥見識,八門紅夷大炮有啥大驚小怪的?要不是因為火藥供應實在是捉襟見肘,加上蘇木沁板申的手工業基礎實在太差,於碩早就打算直接跳過前裝滑膛炮,直接上馬鍛鐵或是鋼製後裝線膛炮了。
要是真有一天,在這個碉堡的圍牆上安裝的不是八門紅夷大炮,而是八門射程超過1500米的帕魯特線膛炮,那麼這位楊先生的下巴不得砸在腳面上啊?
再說了,就算只用紅夷大炮,採用鐵模鑄炮技術鑄造出的紅夷大炮也足以秒殺明軍手上的泥模炮,這點在1841年的第一次鴉片戰爭中已經獲得了證明,同樣是前線滑膛炮,製造更加精良的英炮在炮戰中毫不費力的就壓制了清軍所謂的萬斤重炮。
更何況,張亦隆嘴角微微上揚,這些火炮還會配備字面意義的開花彈,別說三四千騎兵了,翻一番都只會有來無回。
可惜啊,這一切都要等奪下太平堡後才有可能實現,這讓張亦隆有些焦躁,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可以帶人去把這隻能下各種金蛋的母雞抓在手中。
幾人對著碉堡的圖樣和圖注討論了一會,都覺得什麼大的問題。
董一振提出一條,那就最好在院中打一口井,這樣即使被重兵圍困,也能堅持到救援到達。
周洪新提出應該在堡門後再修一道工事,上開銃眼或是安放一門小炮,這樣一旦堡門被攻破,還能給守軍爭取撤到碉堡內的時間。
張亦隆把這些意見都一一記下,一邊記一邊罵,這毛筆也太難用了!
看著張亦隆收起圖樣,楊大乖問了一句:“不知道張大人什麼時候開始修堡?”
這次接話的是於碩,“楊先生,15天后我會親率長夫軍來此開礦,等採夠礦石後再撤回,至少會持續一個月左右,所以我希望楊先生給達陽兄弟寫封信,他答應我們的戰馬,可以送來了。”
說完,又盯著周洪新,“周老弟的騎兵也可以開始著手訓練了,這些鐵礦石到達蘇木沁板申後,我們就要著手製造盔甲了。”
周洪新沒有說什麼,只是認真的點了點頭。
一支身上穿戴著鐵甲的重灌槍騎兵,這可是周洪新夢想了十多年的事,也是他在朱家大明軍隊中無數次建言卻無人問津之事,沒想到在這塞外草原卻要成真了。
想到這裡,周洪新就有些哭笑不得。
於碩收回目光,手指輕敲著桌面,“只有我們全軍有了鐵甲,騎兵隊也初步成型,我們才會在這裡建設碉堡,我初步估計了一下,大概一個月後可以著手在這裡建設木城,以後在木城的基礎上再建石制碉堡。”
討論到這裡,也就沒什麼可說的了,楊大乖帶著周洪新離開,董一振也要出去監督步軍和長夫軍搬運物資和裝車。
於碩則留在蒙古包內,兩位戰友需要進行一次簡單的覆盤。
兩人對於振威軍今天的表現都不太滿意。
無論是步軍還是長夫軍,在令行禁止上做得很好,卻顯得過於呆板。完全沒有達到二人之前設想的那種靈動。
現在需要的就是找出原因。
於碩先提了幾條,一是基層軍官缺乏,目前所有的什長和哨長都是臨時委任的,士卒對他們不夠服氣,他們也不能很好的指揮士卒,只靠董一振、嶽雙元等中層軍官是不可能照顧到所有部隊的,所以必須要馬上著手提拔基層軍官。
二是沒有形成團隊意識,這和基層軍官缺乏是因果關係。
三是士卒們沒有看到賞罰兌現,儘管懸出了賞格,可還是沒有調動起大家足夠的積極性。
說到這裡,於碩嘆了口氣:“到是長夫軍的積極性之高讓我有些意外。”
張亦隆斜靠在羊毛軟墊上,“說天道地,還是訓練不夠,可留給我們的時間太少了。”
“是啊,”於碩點手把站在蒙古包門邊的趙鈺兒叫過來,讓她給自己倒了一大碗奶茶,一口飲盡後,惡狠狠的說道:“等咱們回了蘇木沁,把基層軍官的事敲定了,我就要把他們操練的飛起來!”
張亦隆忽的換用英語問道:“楊大乖答應幫我們從口外走私火藥了,以五百斤為一單位,你覺得是上馬你的輕炮還是小胡的手榴彈?”
“手榴彈吧。”於碩略一沉吟就給出了答案,“我設想的輕炮除了要火藥,還要有引信一類的東西,說起來簡單,真要製造起來,蘇木沁板申那點手工業是玩不轉的,有那個功夫,我還真不如鑄幾門紅夷大炮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