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我們就不用什麼套馬索和攻城錘了。”於碩嘿嘿一笑:“我們弄門炮去攻城吧。”
“炮?”所有人都驚呆了,尤其是幾位前明軍軍官,兩天內能鑄出一門炮來?
於碩神秘一笑,“是的,我是想要弄門炮出來。”
一直保持沉默的魏立慶小心翼翼的問道:“於大人,我知道你們三位大人神通廣大,可兩天內鑄出一門鐵炮來,還是很難的吧?”
於碩笑得像是一隻胖狐狸,“誰說要鑄鐵炮了?”
“啊?”在座眾人再次發出一聲疑問。
“別賣關子了!”張亦隆沒好氣的瞪了於碩一眼。
於碩哈哈大笑了起來:“我前天在木行看到二根相當不錯的樺木,我打算做二門木炮出來。”
“木炮?”董一振馬上就明白了於大人想做什麼了。
實際上明軍也有類似的武器,叫法各有不同,有的地方叫木發貢,有的地方叫木將軍,一般是用是用硬木製成,優點是輕便易攜,適合山地作戰,缺點是不能連續發射,否則極易炸裂。
而且由於炮身材料所限,木發貢的射程和威力都不及鐵炮和銅炮。
“我看了一下,那兩根樺木挺粗的,也比較直,外面再套幾道鐵箍,我估計發射出的鐵彈丸應該可以擊穿那種木柵吧?”說著,於碩看向剿匪經驗豐富的前明軍軍官們。
幾人一起點頭,別說是用堅硬的樺木了,就算是用松木做成的木炮,擊穿這種簡陋至極的木柵也可以說是不費吹灰之力。
“好,那我就不和各位客氣了,小胡負責從新兵中挑選能戰之兵,小於負責長夫軍團和你說的那兩門木炮。其餘幾位按各自職責行事,姜瑋,你協助於大人準備一下出徵的各類物資。”
“是!大人!”在座眾人一起起身施禮。
楊大乖的審訊能力確實很牛。
天剛亮,一份完整的口供就送到了穿越三人組桌前,還配了三張圖,分別是山溝口的木柵和木塔、礦奴地窩子外的木柵和韋老大居所外的木柵。
口供的內容大多數可以與張介的說法一一印證,可見這二個傢伙確實是實話實說了。
當然,相比張介的講述,這二個傢伙提供了更多的細節,例如黑衣打手的準確數量是67人,當然現在就只剩下64人了。再例如他們的日常補給確實是從太平堡運來的,而且和他們有合作關係的很有可能是四大姓中的王家。
此外就是補充了各種細節,例如韋老大手上有五支三眼銃,還有十幾斤火藥,韋老大的院子外面的木柵只是擺設,真正堅牢的是石制的院牆和屋子。
甚至連礦場平時儲存的糧食夠吃十天卻需要下山溝取水這種細節都有。
傳看完口供後,張亦隆對著二位戰友嘆氣道:“就算我,也對楊公公的手段不得不服,真心佩服。”
於碩也是一聲長嘆:“連打手們每天吃兩頓飯,哪個時辰輪班睡覺這種細節都有,我現在有些同情那二個倒黴蛋了。”
胡新明看了眼於碩,“你先別同情別人,你那個木炮靠譜嗎?”
於碩正色說道:“二位戰友,怎麼了?還懷疑我本專業的能力?”
說著,就沾了茶水在茶几上比劃了起來。
木炮可以說是一種很有歷史的管形火器,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突火槍時代,明代軍中就有使用木炮的傳統,叫法各異,但其突出特點是輕便易攜,多用於南方水鄉和北方山地作戰,算是一種輕型山炮。
清代雖然少見,可民國卻有不少地方自制各種不同的木炮用於自衛或是械鬥,紅軍、東北抗聯都使用過類似木製火炮,也都取得了不錯的戰果。
所以於碩肯定的給出了結論,用木頭製造火炮是可行的。
而且就他在木行看到的那兩根樺木長度合適,粗細也正好,粗略量了一下,能鑽出一個100毫米左右的炮膛,兩根樺木長度都在4米左右,加工成一根3米左右的炮身應該也沒什麼問題。
為了保證強度,於碩還計劃在樺木炮外再加固三根鐵箍,至於說炮架就免了,直接用鐵箍把炮身固定在一起馬拉大車上,就用大車幫著樺木炮瞄準。
張亦隆吃驚的看著茶几上的水跡,“我說小於,你確定能行?你算過這炮的射程和威力了嗎?”
於碩摸著剛用新磨的剃刀刮的光溜溜的雙下巴,若有所思的說:“我這個樺木炮是有講究的,其原型是清代1400斤的野戰炮,也就是紅衣炮中的一種,如果是鐵炮的話,內裝火藥可達5斤,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