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一章 振威點卯(上)(2 / 3)

,可拿下太平堡後怎麼辦?繼續殺嗎?我不想在與林丹汗決戰之時後方還有人想著找我們報仇。”

呂少威抱拳道:“是標下想得淺了。”

張亦隆示意他不用客氣,留下鏢師本就是柄雙刃劍,真要是讓他們逃回去,無論是事先報信還是協助守堡都是不小的麻煩事,自己做出留人一命的決定未必真的就是最好的選擇。

說到底,還是意外太多,自己原來的穩紮穩打的方案時至今日已經被層出不窮的意外打得體無完膚。作為受過專業訓練的解放軍軍官,張亦隆極其討論現在這種兩眼一摸的感覺,對於敵情近乎完全的未知始終讓張亦隆覺得如芒在背,加上奪取太平堡又如同瓷器店裡打老鼠,不能單純憑藉絕對的兵力和火力優勢去碾壓對方。

可想要實施精確打擊,前提是要有準確的情報。能不能弄到足夠的情報,就要看今明兩天了。

明天,最遲後天,就要兵發太平堡了,實在不能再拖了。遲則生變這句話,張亦隆現在是真真切切的體會到了這句話的威力了。

此時的張亦隆就在紙上推演如何快速奪戰糧倉。大體來說,此戰不難,無論是從楊公公那本冊子上還是從王曉東的話裡,都能看得出來太平堡的堡丁像保安更多於像軍隊,戰鬥力不值一提,就算是現在的武甲頭王雷銳意改革,不到一年也改不出什麼大氣象。

到是商會的私兵讓張亦隆有些驚訝,楊公公的手冊中記載不多,只是說這是一支由各個家族出資的僱傭兵,與專屬於幾個大家族的護院武師和家丁不同,私兵理論是由商會會長指揮。這就很奇怪了,太平堡是一個完全由商會控制的畸形商業城鎮,商會的武甲頭本就是歸商會指揮,那麼商會為什麼還要再組建一支私兵呢?

楊公公的手冊上對此沒有細述,王曉東又是從口內到太平堡後不久就率運糧隊離開了,對於私兵一事也不清楚,從守衛糧倉需要一百堡丁和一百私兵來看,張亦隆猜測有可能是要互相監視,這就更奇怪了。

不過相比商會私兵的歸屬,張亦隆更關心他們的戰鬥力,特別是面對突發事件時的反應速度和凝聚力,這將決定自己制訂的突襲方案能不能順利執行。

看來還得和高老爺再聊聊啊。

剛放下毛筆,邱成就推門而入,敬禮道:“大帥,點卯時辰了!”

“好,我馬上到。”張亦隆放下改了又改的突襲方案,用一本抄錄的楊公公手冊蓋住,這才起身,身後的邱成已經抱著鱗甲走了過來。

一邊讓邱成幫著披掛鱗甲,一邊再次感嘆,自己以後絕對不敢再吐糟當年的“護神”防彈衣的穿戴不便了。

張亦隆身上所穿是蘇木沁板申金爐社老師傅耗時月餘才打制而成的,形制上仿自明代軍官穿用的罩甲,只是為了縮短打製時間用了較長的鱗甲片代替了舊有的小鱗甲片,雖然降低了一些防禦能力,但從實射來看,足以在30步外抵禦蒙古騎兵慣用的梅針箭了,無論是尖頭還是平頭的,都射不穿。更何況,到時這幾位大人在鱗甲之內還要再穿一件鐵網甲,別說箭矢不入了,就是刀砍也能防得住。

張亦隆身上的這件鱗甲實際上和其他振威軍軍官穿的鱗甲背心大同小異,同樣是前開襟、無領、用係扣固定,只是多了一副鱗甲護臂。

由於這次是出去點卯,所以張亦隆就沒套這副鱗甲護臂,也沒背EM-311狩獵步槍,只是在牛皮外腰帶上懸了腰刀和裝著54式手槍的皮套。

邱成遞上紅纓鐵盔,張亦隆看到這個紅纓就想要嘆氣,這在現代戰場上不就是靶子嘛,可在明末,這卻是標誌身份的重要工具,真是一切都要從頭適應。

蒙古包外,已經用二輛大車臨時拼了一個臺子,四名精壯的鼓手一看到張亦隆出了蒙古包,就開始有節奏的擂響牛皮戰鼓。

低沉的鼓聲震撼著所有人的心神,高家人和兩家鏢局的鏢師剛放下的心馬上提了起來。不知道等待自己的是什麼,只是沒人在意他們的表情變化。

振威軍正在整隊,以營為單位,各隊各哨在各色營旗下集合,亂而有序。

候老鏢頭重新裝上一鍋煙,對著身邊的一臉凝重的單尚先說道:“聽我一句,別想著折騰什麼了,你看看這氣勢。”

單尚先沒接這茬,眼光陰沉的注視著正在快速集結的軍隊。他驚訝的是,二三千人的集結,除了些許馬嘶之外,沒人大聲喧譁,只有一些簡短的口令,而且是單尚先從來沒聽過的口令,簡潔明瞭。

“步軍前營集合!各哨報數!”

“步一隊到齊!”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