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公,您可真是幸運,沒有成為項羽大釜烹煮的第四人!”
前往關中的路途是漫長的,而路上劉執嘉聽到了重新活躍起來的審食其,帶著心有餘悸的神色,很是對自己的死裡逃生而再次慶幸的話語。
“第四人?”劉執嘉懷疑自己聽錯了,怎麼會呢?
說實在的,至今劉執嘉也仍然恍如夢中,不知道項羽究竟是為了什麼最終放棄了烹殺自己——因為之前項羽可是有過“作案記錄”的,那就是勸說項羽定都關中被拒絕後,生氣地罵項羽“沐猴而冠”的韓生,他因為自己的憤怒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聽別人的苦難故事,再怎樣心驚也如隔靴搔癢;而到了自己也親臨其境後,想象著在滾燙的沸水裡翻滾、掙扎、慘叫,再到骨肉分離成為肉羹,甚至還成為了兇手的腹中食,才知道這烹刑該有多麼殘暴!
原來,在自己之前一年,劉邦的部下忠臣周苛就又被暴怒的項羽烹殺了。
彭城慘敗後,劉邦逃到滎陽,又被項羽追上包圍。
為此,曾經陪同前往鴻門宴但沒有像樊噲立下大功勞的紀信,利用自己長相與劉邦相似,假扮劉邦開東門向項羽投降而被殺,劉邦趁機率領數十騎兵從西門逃脫。
這讓項羽憤怒欲狂了,他緊接著攻下滎陽城,把另一個忠心耿耿為劉邦逃脫爭取時間,而拼死力守城的將領周苛扔進了大釜裡烹殺了。
可見,誰讓項羽發怒,後果就是如此殘酷,更不用說多次屠城殺害百姓了。
可人一旦開啟了罪惡的閘門,那罪惡不得到宣洩,是關不住的。
屠城和烹殺來鎮壓反抗、發洩憤怒成了慣性,那麼難保之後還會如此做的。
在抓住自己卻又暫時要利用為要挾劉邦人質、又羨慕不解他人對劉邦的忠心、為此鬱積了滿腔怒火的項羽,很快找到了發洩怒火、宣洩罪惡的物件,並且竟然還是個女人!
原來,項羽追趕劉邦到沛縣後,不單俘虜了劉執嘉等,連護送呂雉兒女劉盈魯元逃走的王陵母親也被項羽抓來做了人質。
為此,在把劉盈魯元二人交給劉邦後,王陵就派遣使者到楚國軍營與項羽交涉。
項羽就讓王陵的母親朝東坐著(當時室內最尊的座次是坐西面東,鴻門宴上項羽自己就坐這個位置)來顯示對王陵母親的尊重,想以此招降王陵。
可項羽沒想到,王陵的母親私下送走使者時哭著說:“請幫我告訴王陵,讓他恭謹地侍奉漢王,漢王是個寬厚的長者,不要因為我的緣故而有三心二意。我以一死來給你送行吧。”說罷即拔劍自刎而死。
項羽大為惱火,竟然將王陵的母親丟進了大釜烹殺了!
“夫人,您說這下王陵還不死心塌地跟隨咱漢王打天下嗎?現在正是趁項羽勢弱談和,退兵時沒有多少防備,從而一舉打敗他的大好時機,王陵怎麼肯離開前線呢。”
審食其向劉執嘉和呂雉解釋著。
這訊息讓呂雉真心為王陵難過。本來,路上的呂雉思念兒子劉盈,聯想到成功護送兒子回到劉邦身邊,從而讓兒子當上了漢王太子的王陵,此番劉邦卻沒有再送他們回關中,本來就有疑問的。
“想當年,王陵可是劉邦的大哥哦。”劉執嘉感慨道。
“當年?漢王當年的大哥多著呢,現在不都心悅誠服、忠心耿耿地幫漢王打天下?那趙王張耳,還有那個雍齒——”
“雍齒?他也歸順了漢王嗎?”劉執嘉對兒子的稱呼不覺也改了,”當初聽說從豐縣逃跑後可是投奔了魏國。不過現在魏國早已經沒了。”
“對啊,早就沒了。當年還是魏王咎兵敗自焚時,雍齒這傢伙就逃跑又投奔了趙國。這不輾轉到陳餘被韓信打敗,他這才被迫向咱漢王投降了。”
“要我說,漢王就應該殺了他!當初還得咱們一家人在豐縣都快餓死啦。”呂雉咬牙切齒道,她不覺也稱呼丈夫為漢王了。
“是啊,可王陵與他交好,替他向漢王求情。漢王看王陵的面子,居然就答應了,如今聽說還立下不少功勞,那當然漢王就更不好殺他啦。反正要我是想不通。”
那當然,所以你不會是劉邦啊!劉執嘉心裡不無自得地為劉邦驕傲起來。
是啊,不管是看王陵面子,還是內心欣賞能死守住豐縣的才能,就衝劉邦能忍下這口氣不殺雍齒,都說明劉邦確實比項羽更能控制自己的憤怒情感、更有理智。
看看項羽,英布本來是他最得意的先鋒大將,攻入關中、打敗章邯,都立下累累戰功,可就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