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於我方,狄王方有可能來攻城兮。
說到這兒,木耒這才想起來,以前抄寫《孫子兵法》時,看到的這麼一句話:“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
說的便是:若有十倍於對方的兵力才能圍城,五倍的兵力才可主動發起進攻,若是擁有兩倍以上的兵力,則可兵分兩路進行包抄。
如今邢都的兵力,怎麼著也得有上萬人,而那狄兵還不到兩萬。所以,要是他現在來攻城,肯定是無法取勝的,他也絕不可能貿然前來攻城。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除非邢軍這邊再吃個敗仗,損失掉大部分兵力,又或者是狄兵等來兩萬的援軍,他才可能這麼做。
這會殿堂之上安靜了下來,也沒人說話了,房直眼珠轉了轉,隨後說道:“如此看來,我們只能待應徵之人悉至。如此邢軍之總兵力可至二萬有餘,其中精兵一萬餘,輔兵亦一萬餘,至那時便可與之決戰。
我等現在據城堅守,則狄兵自不敢前來攻城。若是能覓得良機,還可以前去偷襲襲擾之。
還有就是,我等也可等待齊侯之兵馬至,待齊兵至,我軍之優勢將遠逾狄兵,屆時狄兵要麼退去,要麼我等將其殲滅。”
此時國君見下面眾人都不再言語了,便開口道:“那現如今,便依房直所言,先待徵召之兵入邢都,再尋時機去襲擾狄兵。
不過要切記,騎兵絕不可出兵。另外,諸位尚需各盡其責,把邢都之局勢安穩下來。”
這場殿議就這般結束了,好像什麼都說了,可又好像什麼實際行動都沒有。
木耒心中暗自哂笑:這些古人也太有意思了,戰爭還有著這麼多限制,人少了不能主動進攻,兵力不夠多也不能去圍城攻城,於是雙方常常就這麼幹耗著,一等便是幾年。
要麼等援軍到來增強自身實力,要麼等到某一方因各種原因耗不下去了主動撤兵,這就是君子之戰。
怪不得在禮崩樂壞之後,才湧現出那麼多傑出的軍事家。
只有當傳統的 “禮” 對戰爭的束縛被打破,軍事家們才能夠更加靈活地運用各種策略和戰術,不再受限於以往的規則,從而在戰爭中展現出卓越的軍事才能,才推動了軍事理論和實踐的發展。
又過了兩日,邢君又探聽到了新情況。
狄王出兵一日後,次日拔營起寨,並未直奔邢都,而是奔著西任邑去了。
狄兵中的騎射兵帶著一些步卒,攻打了邢都東北的一處鄉邑,並且劫掠了一隊正趕赴邢都的徵召兵卒,看樣子,這狄兵又重操起打家劫舍的舊業啦。
:()春秋發明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