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頭“狂蜂浪蝶”一樣,圍著自己轉的百殤再說。
環境中特殊空氣分子的存在,除了提供“投影螢幕”外,就是還可以隨便為無重力移動提供第二套方案——一般在密閉金屬環境內,有無限無線供電,就可以使用力場平板進行位移,體感上跟走在平地上沒兩樣。
但力場平板的使用前提是聯網,要不然就無法呼叫力場發生裝置。
邱楓烈現在裝備的獨立飛行模組,分為三部分。模組裝置啟動後,靜電吸附周圍氣體分子的部分,是幾塊電磁吸片,可以貼附在動力服任意部位,其捕獲氣體分子後,電流搬運部分將氣體分子運送外最後的“噴發”部分。
本質上是電能跟機械能的轉換。
噴發部分可以安裝在手肘、手腕、膝蓋、腳底、環腰、脊柱等部位,提供全向向量推進……噴發部分,可以根據自身具體情況來進行選擇安裝,新手一般最多安裝手腳的部分,但要追求無重力環境下的靈活度,那自然是越多噴發位置越好,畢竟人體外形實在不是一個好的“質心”,而且活動部位有多,導致重心每分每秒都在變動,並不適合無重力運動。
而一旦獨立飛行模組用熟了,那在無重力環境移動,就是舞蹈一樣賞心悅目,可以用螺旋芭蕾姿態,比泳姿運動得更快——地球水下其實根本談不上對無重力的模擬,液壓、液體粘性、流體擾動,就算重力浮力抵消,那也只是牛頓力學意義上的,重力影響依然存在,水中、水下本能會有一個“面”,有“正反”朝向。